•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科研计划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常用信息
      • 条件保障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监督审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 部门简介
    • 支撑系统
      • 学术期刊中心
      • 信息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王宽诚产研人才、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部委人才
      • 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表格下载
      • 流程
      • 进站
      • 中期
      • 出站
      • 其他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交流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学术型硕士导师
      • 专业型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 新闻动态
    • 重要新闻
    • 综合新闻
    • 党群工作
    • 科研动态
    • 传媒扫描
  • 其他
    • 招聘启事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联系我们
  • 重大项目管理
    • 基金项目
      • 项目一
      • 项目二
    • 973项目
      • 项目一
      • 项目二
    • 重点研发
      • 项目一
      • 项目二
      • 项目三
      • 东北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与示范
      • 项目五
      • 项目六
      • 项目七
      • 项目八
      • 黑土地耕地质量多尺度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与预警系统
      • 项目十
      • 黑土地农用土壤质量退化过程与阻控途径
      • 项目十二
      • 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与示范
      • 东北典型沼泽植物种源补给与种子萌发诱导技术与应用
      • 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风险评估及生态安全调控
      • 项目十六
      • 旱作黑土地保育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 黑土地土壤生物资源禀赋配置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
      • 项目十九
      • 黑土区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景观构建关键技术
      • 东北黑土区典型除草剂高效消减与精准修复技术
    • 基础调查
      • 项目一
      • 项目二
  • 专栏
    • 文献资源
    • 分析测试部
    • 学术期刊
    • 数据中心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
      • 东北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
      • 科学数据银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学数据社区
  • 专题
  • 快捷通道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现任领导
      • 姜明

        所长

      • 王宗明

        党委书记
        副所长

      • 项尚

        纪委书记

      • 李向楠

        副所长

      • 李禄军

        副所长

      所长致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02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成立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78年的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是中国科学院设立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2002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序列...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农业技术中心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办公室
      • 科研计划处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财务处
      • 条件保障处
      • 监督审计处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支撑系统
      • 信息中心
      • 学术期刊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概况
        东北地理所现有各类职工500余人,8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历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百千万、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10余人,院级人才计划30余人。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首席科学家10余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0余人。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院级人才
      • 部委人才
      • 兴土人才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特别研究助理
  • 科研成果
    • 概要
        60年的耕耘,东北地理所取得了累累的科研硕果。创建了我国湿地学科理论体系,揭示我国湿地形成与发育规律、土壤关键过程与生态功能,研发退化沼泽近自然综合恢复关键技术、湿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和湿地苇-蟹/鱼-稻复合生态模式。阐明了黑土演化过程与驱动机制,揭示了黑土退化特征和肥力调控机理,研发了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关键技术、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侵蚀黑土综合防治技术、合作研发了“梨树模式”等黑土保护与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支撑“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理论体系和最大容量的大豆突变体库;研发和...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并签署合作协议
      • 中铁十四局集团到东北地理所开展专题调研
      • 第十届全国玉米育种大会暨中科玉科企联合体年度工作会议在海南乐东县成功召开
      •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小东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并签署合作协议
      • 兴安盟行政公署副盟长何伟利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
      • 东北地理所与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国际交流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William R. Horwath教授来东北地理所访问交流
      • 姜明参加地球观测组织(GEO)2023年会议周及部长级峰会
      • 中国科学院国际杰出学者Damià Barceló教授访问东北地理所
      • 姜明率团访问俄罗斯远东地区科研机构
      • 俄罗斯联邦科学水稻中心一行到东北地理所开展合作交流
      • 中美土壤学会“快速进化中的黑土地科学”研讨会在长春顺利召开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东北地理所是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导师介绍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东北地理所举办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童心探科学 筑梦新时代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系列科普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行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科普文章
      • 【科学大院】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 【科学大院】2022年中国新补充10343个物种,其中最多的是……
      • 【科学大院】灌木“步步入侵”,草原“何去何从”
      • 【中科院之声】野火对于野草,是敌是友?
      • 【科学大院】亮如白昼的夜里,有些植物处境艰
      • 【科学大院】如何保护黑土?有一个“偷懒”的办法
      科普图片/视频
      • 【哔哩哔哩直播2023中科院跨年演讲】邹文秀:“龙江模式”——保护黑土地 共筑大粮仓
      • 关义新-“用好养好”东北黑土
  •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相关规定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年度报告

      • 2019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 2018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组织机构

      • 工作机构
      • 监督机构
      主动公开

      基本信息

      • 单位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研究成果

      财政经费

      • 预算决算

      人事人才

      • 人才队伍
      • 招生与培养
      • 人才招聘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会议

      科学传播

      • 科普知识

      年度统计与出版物

      • 出版物
  •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科研计划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常用信息
      • 条件保障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监督审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 部门简介
    • 支撑系统
      • 信息中心
      • 学术期刊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王宽诚产研人才、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部委人才
      • 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表格下载
      • 流程
      • 进站
      • 中期
      • 出站
      • 其他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交流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学术型硕士导师
      • 专业型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1. 当前位置:首页    所况介绍    历任领导    历任书记

曾庆中

  曾庆中,男,中共党员,曾任党委书记,1940年6月6日出生于吉林省德惠县。196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同年分配到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任教。1965年调入长春机械工业学校任教,后来调入长春市机械工业局从事管理工作。1979年调入中科院长春分院,198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任分院政工处副处长、处长,1986年任党组副书记兼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1995年调入本所,任党委书记。2000年12月退休。  

  在中科院长春分院工作期间,任分院党组副书记兼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期间分管党的组织建设、宣传、统战、群团、纪检等工作。协助中科院完成对各所行政班子换届,选拔一批优秀中年科学家担负所级领导。协助各研究所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完成党委换届。加强了分院系统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立了长春分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定期举办讲座和报告会,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党支部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协助分院院长分管省院合作和农业项目。  

  1995年调入东北地理所任党委书记,在五年多的任职期间,首先从领导班子建设抓起。班子建设是关键,凝心聚力担当自律。新一届班子组建后的特点是年轻,所长何岩只有34岁;班子四位成员中有两位从所外调入;三位都未曾担任过所级领导,缺乏履职经验。如何带好这个班子,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新组建的班子,年轻有朝气进取心强,这是主旋律;但缺少领导经验、缺乏工作方法、缺失熟悉与配合。班子组建伊始,身为党委书记首先强调要讲团结、讲配合。班子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负责,又要相互协作补台。党委定期召开学习会,工作情况通气会,民主生活会,举办多种形式的恳谈会,互相之间敞开思想谈心交心,对所整体工作大家畅所欲言。所长虽然年轻,但对副所长的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敢于严格要求,彼此间真诚合作。领导班子逐步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遇事敢于担当,遇到问题敢于担责,风清气正,得到职工的认可与信任,树立起威望。1996年长春分院党组到所进行民主测评,对班子评价为优秀良好的票数达80%以上。对于在逆境中奋起的全所职工给予激励与鼓劲。

  天衣无缝的配合,携手同耕一块田。所长与书记的团结合作,是治所的至要。全力支持所长大胆开展工作,充分实现所长负责制。遇到矛盾和棘手问题,主动解决和担责。做到管事不揽权,担责不争权,配合不越位。力挺所长抓业务管理与决策,在干部任用上共同负责。在工作中与所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处理重大问题时,与所长共同努力、共同承担。特别是在外界条件十分不利的情况下,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在多方的配合和帮助下妥善处理了“白瓜子” 连带赔偿案,共同解决了“招待所”和“烤鸭店”的诉讼案,以及一些遗留问题。稳定了人心,也为科研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相互配合的结果。

  革新鼎力,在困境中蓄力,依章依规治所。新班子上任后,面临严峻的形势:科研任务不足、管理无序、纪律松懈、环境脏乱差、经济拮据、生存困难,还顶着官司,起步艰难。面对困境,领导班子冷静分析,采取三步走措施。首先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分别召开了高级科技骨干、离退休干部、管理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找出问题症结;其次从治理环境、整顿工作秩序入手,所容所貌焕然一新;第三,整合机构,调整充实中层领导,一批中青年骨干被重用。新老交替后,管理层充满朝气与活力。经过3个月艰苦努力,给院,分院领导和全所职工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周光召院长发来贺信,肯定了班子努力的方向和取得的成绩,还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殷切期许,全所上下备受鼓舞。

  拼力抓科研项目,保障研究所的稳定与发展。新班子在广泛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迅速整合调配科研力量,成立以学科科研骨干为主的课题组。在所长和业务副所长的带领下,不辞辛苦,不怕挫折,多方争取课题的立项。在此期间,与所长一起向主管院长和职能局领导请示汇报,得到大力支持,增拨经费,确立科研项目。还常与当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协商沟通,加强所与地方的科技攻关与开发。经过1年多的努力奋争,落实了一批国家、中科院和吉林省重大项目。如:国家“九五”东北农业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建立松嫩平原盐碱地综合治理大安示范区;由中科院主管,我所主持的院重大项目“东北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研究”;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东北地区稳定商品粮基地农业技术集成与高新技术研究”,建立具有区域代表性,集成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大安、柳河、德惠、昌图、海伦示范区,并与当地政府合作,形成有广泛影响,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的东北农业攻关十字架构。还从吉林省科委、农发办争取到一批重大项目。受分院院长和所长的委托出任分院农业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农业项目。强化了农业科研团队建设,加强与项目主管单位和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络、合作,加强了农业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长的目标。如大安示范区,经过十几年,在裘善文、李取生、李秀军、王志春等一批新老科学家的攻关、开发、示范、推广,使示范区受益农民腰包鼓了,地方财政收入增了,所在的叉干乡第一次修建了15公里乡间柏油公路,第一次开发了东大泡,建成了能排能灌的水利工程;第一次把杂草丛生的盐碱地改造成千亩水田,叉干乡的农民吃上了自己种出的大米;第一次在东大泡工程上修了田间路,栽种了工程林;第一次在大安市推广叉干模式,把一片片盐碱地治理成旱涝保收的水田。农民高兴地说“叉干盛开科技花,致富有路谢专家”。通过不断的努力,争取到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了成倍的增长,使研究所真正走上了稳定健康的发展之路。

  选人用人,以老带新,让中青年人唱主角,保障研究所的持续发展。出成果出人才是研究所两大任务。90年代末一大批老科学家面临退休,如何使科学研究延续传承,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事。新班子上任之初,便以发展的眼光开始谋划此事。首先,所里制定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在依托老一代科学家的同时,大胆启用一批中青年科技人员,压担子、给实权,放手让他们干,所里实行目标管理。领导担责揽过,放权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4年多的培养成了研究所的骨干力量。有计划分批破格晋升9名研究员,年龄大都在40岁以下。其中王志春直接从助研提升为研究员,年龄才30刚出头。这些举措为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成为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科研上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科技人员从普通岗位走上所与处级领导岗位,在困境中成长,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探索中走向成熟,挑起研究所当时十分艰难的担子。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坚持从严治所,树立新所风。坚持抓科研,增长发展动能。

  1999年所班子换届后,又配合邓伟、薛传海,经过广泛考察调研,反复论证,多次召开职代会讨论。决策用红旗街现有所区进行财产置换,建一个全新的所区。为了此项工作多次与邓伟所长去院里汇报方案,争取落实。同薛传海一起跑计划,争取经费。在院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异地建所方案得到批准立项,并下拨基建支持经费,使项目开始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奋战,建成一座4万m2的新所区,成为研究所发展的转折点。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的领导干部,认识到要当好领导无非要做到三点:统筹全局、任用干部、关心群众,这三点中应该把群众放在心上是每位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把这一思想贯穿工作始终。自主持党委工作以来,在抓好党委全面建设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工会、职代会工作,始终把加强“两会”组织建设,列为党委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每年在党委工作计划中,特别强调工会组织要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发挥起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所工会、职代会工作在配合科研工作、关心职工生活、精神文明建设、民主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做出了成绩,得到职工群众的肯定。

  东北地理所的发展与进步都得到了上级机关的肯定与表彰。1996年被分院党组授予“勤政廉政”领导班子称号;1998年中科院授予“优秀领导班子”称号,党政领导被评为优秀领导干部;1999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模范集体”称号;2001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

  发表各类题材作品近百篇。担任《走进中国科学院》大型丛书的策划和副主编,出版专著2部,主编《看世界》等系列丛书。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传真:+86 431 85542298 Email:iga@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