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所党委书记苏阳在吉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联组会议上发言

来源:党委办公室(监督审计室)  |   发布时间:2022-01-25  | 【    

  1月24日,在吉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联组会议上,所党委书记苏阳以“持续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启动‘碱地变良田’工程”作主题发言。省委书记景俊海、省政协主席江泽林认真听取发言并给与充分肯定。

  苏阳在发言中说,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东营考察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盐碱地综合治理和高效利用对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助力生态强省和千亿斤粮食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松嫩平原盐碱地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耕作阻力和脱盐难度大,盐碱地带来的一系列危害是长期阻碍我省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省现有未利用的盐碱地227万亩,占东北未利用盐碱地总面积的61.7%,主要分布在吉林西部。未利用的盐碱荒地、中重度盐碱化耕地(包括撂荒地)和盐碱化草地应成为我省今后5-10年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的重点,可为我省的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碱地粮仓)、秸秆变肉工程(吉林肉库)及生态强省战略奠定基础。

  发言指出,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我省西部土地整理工程,投资83亿元,计划新垦盐碱地157万亩引水种稻。目前实际耕种面积不到60%,仍有70余万亩的重度盐碱化耕地由于缺乏土壤改良资金无法耕种。原因是:第一,治理技术路线不对。重度盐碱地必须坚持“以耕层改土治碱为基础,以灌排洗盐为支撑”的正确治理路线;第二,重度盐碱地,改土要先行。采用传统的单纯泡田洗盐技术无法快速消除盐碱障碍,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也拉长了治理年限;第三,资金缺乏、贷款难。虽然完成了土地整理,但土地改良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不得不撂荒。

  发言建议,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需要强化顶层设计,统一协调盐碱地土壤改良、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在占补平衡政策的土地交易利好形势下协同攻关,综合施策,集中发力,盘活资金。一是融合力量,协同攻关。在中科院与吉林省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安(吉林西部)示范区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技术模式规模推广基础上,建议由东北地理所牵头,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与相关企业,建设“吉林省盐碱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内外优势科研单位和相关机构,创建“苏打盐碱地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合力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攻关。二是设立专项支持。设立省级“盐碱地专项”,启动“碱地变良田工程”,加快推进70万亩撂荒重度盐碱耕地变良田进程,为我省千亿斤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服务。重点支持“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安(吉林西部)示范区,盐碱地治理万亩核心区及辐射区的灌排系统、5G基站和智慧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吉林版西部盐碱地综合利用“大安模式”样板。

  会议期间,苏阳还针对地方如何进一步支持东北地理所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综合研究平台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并和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一同向省里提出了《关于切实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和《关于持续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启动“碱地变良田”工程的建议》两个提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