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点理解

来源:第七党支部  刘晓昱  |   发布时间:2009-07-10  | 【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回顾我党的发展历史,我们会注意到,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生态文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①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意识形态思想、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②生态法治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法律、制度和规范。③生态行为文明是一定的生态文化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推动生态文明向前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发展环境产业、开展环保行动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以上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的统一体。
    有的学者对生态文明的含义及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概括,得出生态文明的十大内涵:①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②价值观的革命。③保护生态环境是伦理道德的首要准则。④把生态文明列入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⑤人类社会活动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转向以文化活动为主。⑥生态时间的把握。⑦尊重生命,珍惜生命。⑧)把追求知识、智慧和环境质量看作是人生的目的。⑨社会的民主的绿化。⑩促进整个人类的平等合作关系。同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意义:①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②生态文明的提出加深了对人、生命、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③生态文明的提出促使社会财富、阶层的重组及其理论的深化。
    尽管专家学者们对建设生态文明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为了人类的明天更美好!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全人类、全社会,能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可见中共中央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建设生态文明更显得十分重要。建设生态文明,涉及到各行各业,应该成为常抓不懈的战略性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各行各业,不仅对第一、第二产业十分重要,对第三产业也是十分重要。如餐饮服务业,业主提醒顾客,床单被罩不要每天一换,尽量减少洗涤次数,减少洗涤剂的污染;一次性餐具尽量不要使用,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旅行车上备有方便袋,产生的垃圾不要留在景区,要带回来处理。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运行;推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减少纸制公文;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利用;废旧电子元器件的回收集中处理……,凡此等等,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随处可见。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领域,要求各种经济行为都把生态效益纳入其中,形成与生态平衡要求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和循环经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政治领域,强调要将生态观纳入党和政府的执政观,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设立生态保护机构,完善生态保护法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文化领域,要求摒弃传统文化中的“反自然”性质,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增加生态研究、生态教育、生态道德、生态科技、生态文艺等内容。生态文明指向的社会生活领域,要求全社会树立适度消费、节约资源的生活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科学、节俭的生活方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