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领导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所况介绍 > 历任领导
曾庆中

    曾庆中,男,中共党员,曾任党委书记,194066日出生于吉林省德惠县。196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同年分配到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任教。1965年调入长春机械工业学校任教,后来调入长春市机械工业局从事管理工作。1979年调入中科院长春分院,1981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任分院政工处副处长、处长,1986年任党组副书记兼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1995年调入本所,任党委书记。200012月退休。 

    在中科院长春分院工作期间,任分院党组副书记兼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期间分管党的组织建设、宣传、统战、群团、纪检等工作。协助中科院完成对各所行政班子换届,选拔一批优秀中年科学家担负所级领导。协助各研究所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完成党委换届。加强了分院系统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立了长春分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定期举办讲座和报告会,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党支部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协助分院院长分管省院合作和农业项目。 

    1995年调入东北地理所任党委书记,在五年多的任职期间,首先从领导班子建设抓起。班子建设是关键,凝心聚力担当自律。新一届班子组建后的特点是年轻,所长何岩只有34岁;班子四位成员中有两位从所外调入;三位都未曾担任过所级领导,缺乏履职经验。如何带好这个班子,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新组建的班子,年轻有朝气进取心强,这是主旋律;但缺少领导经验、缺乏工作方法、缺失熟悉与配合。班子组建伊始,身为党委书记首先强调要讲团结、讲配合。班子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负责,又要相互协作补台。党委定期召开学习会,工作情况通气会,民主生活会,举办多种形式的恳谈会,互相之间敞开思想谈心交心,对所整体工作大家畅所欲言。所长虽然年轻,但对副所长的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敢于严格要求,彼此间真诚合作。领导班子逐步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遇事敢于担当,遇到问题敢于担责,风清气正,得到职工的认可与信任,树立起威望。1996年长春分院党组到所进行民主测评,对班子评价为优秀良好的票数达80%以上。对于在逆境中奋起的全所职工给予激励与鼓劲。  

    天衣无缝的配合,携手同耕一块田。所长与书记的团结合作,是治所的至要。全力支持所长大胆开展工作,充分实现所长负责制。遇到矛盾和棘手问题,主动解决和担责。做到管事不揽权,担责不争权,配合不越位。力挺所长抓业务管理与决策,在干部任用上共同负责。在工作中与所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处理重大问题时,与所长共同努力、共同承担。特别是在外界条件十分不利的情况下,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在多方的配合和帮助下妥善处理了“白瓜子” 连带赔偿案,共同解决了“招待所”和“烤鸭店”的诉讼案,以及一些遗留问题。稳定了人心,也为科研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相互配合的结果。 

    革新鼎力,在困境中蓄力,依章依规治所。新班子上任后,面临严峻的形势:科研任务不足、管理无序、纪律松懈、环境脏乱差、经济拮据、生存困难,还顶着官司,起步艰难。面对困境,领导班子冷静分析,采取三步走措施。首先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分别召开了高级科技骨干、离退休干部、管理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找出问题症结;其次从治理环境、整顿工作秩序入手,所容所貌焕然一新;第三,整合机构,调整充实中层领导,一批中青年骨干被重用。新老交替后,管理层充满朝气与活力。经过3个月艰苦努力,给院,分院领导和全所职工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周光召院长发来贺信,肯定了班子努力的方向和取得的成绩,还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殷切期许,全所上下备受鼓舞。 

    拼力抓科研项目,保障研究所的稳定与发展。新班子在广泛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迅速整合调配科研力量,成立以学科科研骨干为主的课题组。在所长和业务副所长的带领下,不辞辛苦,不怕挫折,多方争取课题的立项。在此期间,与所长一起向主管院长和职能局领导请示汇报,得到大力支持,增拨经费,确立科研项目。还常与当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协商沟通,加强所与地方的科技攻关与开发。经过1年多的努力奋争,落实了一批国家、中科院和吉林省重大项目。如:国家“九五”东北农业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建立松嫩平原盐碱地综合治理大安示范区;由中科院主管,我所主持的院重大项目“东北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研究”;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东北地区稳定商品粮基地农业技术集成与高新技术研究”,建立具有区域代表性,集成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大安、柳河、德惠、昌图、海伦示范区,并与当地政府合作,形成有广泛影响,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的东北农业攻关十字架构。还从吉林省科委、农发办争取到一批重大项目。受分院院长和所长的委托出任分院农业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农业项目。强化了农业科研团队建设,加强与项目主管单位和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络、合作,加强了农业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长的目标。如大安示范区,经过十几年,在裘善文、李取生、李秀军、王志春等一批新老科学家的攻关、开发、示范、推广,使示范区受益农民腰包鼓了,地方财政收入增了,所在的叉干乡第一次修建了15公里乡间柏油公路,第一次开发了东大泡,建成了能排能灌的水利工程;第一次把杂草丛生的盐碱地改造成千亩水田,叉干乡的农民吃上了自己种出的大米;第一次在东大泡工程上修了田间路,栽种了工程林;第一次在大安市推广叉干模式,把一片片盐碱地治理成旱涝保收的水田。农民高兴地说“叉干盛开科技花,致富有路谢专家”。通过不断的努力,争取到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了成倍的增长,使研究所真正走上了稳定健康的发展之路。 

    选人用人,以老带新,让中青年人唱主角,保障研究所的持续发展。出成果出人才是研究所两大任务。90年代末一大批老科学家面临退休,如何使科学研究延续传承,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事。新班子上任之初,便以发展的眼光开始谋划此事。首先,所里制定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在依托老一代科学家的同时,大胆启用一批中青年科技人员,压担子、给实权,放手让他们干,所里实行目标管理。领导担责揽过,放权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4年多的培养成了研究所的骨干力量。有计划分批破格晋升9名研究员,年龄大都在40岁以下。其中王志春直接从助研提升为研究员,年龄才30刚出头。这些举措为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成为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科研上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科技人员从普通岗位走上所与处级领导岗位,在困境中成长,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探索中走向成熟,挑起研究所当时十分艰难的担子。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坚持从严治所,树立新所风。坚持抓科研,增长发展动能。 

    1999年所班子换届后,又配合邓伟、薛传海,经过广泛考察调研,反复论证,多次召开职代会讨论。决策用红旗街现有所区进行财产置换,建一个全新的所区。为了此项工作多次与邓伟所长去院里汇报方案,争取落实。同薛传海一起跑计划,争取经费。在院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异地建所方案得到批准立项,并下拨基建支持经费,使项目开始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奋战,建成一座4m2的新所区,成为研究所发展的转折点。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的领导干部,认识到要当好领导无非要做到三点:统筹全局、任用干部、关心群众,这三点中应该把群众放在心上是每位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把这一思想贯穿工作始终。自主持党委工作以来,在抓好党委全面建设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工会、职代会工作,始终把加强“两会”组织建设,列为党委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每年在党委工作计划中,特别强调工会组织要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发挥起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所工会、职代会工作在配合科研工作、关心职工生活、精神文明建设、民主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做出了成绩,得到职工群众的肯定。 

    东北地理所的发展与进步都得到了上级机关的肯定与表彰。1996年被分院党组授予“勤政廉政”领导班子称号;1998年中科院授予“优秀领导班子”称号,党政领导被评为优秀领导干部;1999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模范集体”称号;2001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 

    发表各类题材作品近百篇。担任《走进中国科学院》大型丛书的策划和副主编,出版专著2部,主编《看世界》等系列丛书。

 
  附件下载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 +86 431 85542266
Email: iga@iga.ac.cn 传真: +86 431 85542298
Copyright(2002-202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