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所在苏打盐碱稻田离子径流排放源头控制方面取得进展
东北地理所水环境污染与防治研究团队通过田间试验,揭示了不同氮肥施用策略对离子输出的影响。研究表明,虽然水稻种植有助于改善苏打盐碱土壤,但同时也带来了离子径流排放的风险与挑战。在苏打盐碱稻田中,可溶性盐和氟离子的径流排放显著(p<0.001)受到氮肥种类、径流途径及其二者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无论施用何种氮肥,钠离子和碳酸氢根均为苏打盐碱稻田主要发生径流排放的可溶性盐离子,分别占离子径流排放总量的20.55~25.06 %和47.57~50.49 %。与其他氮肥处理组相比,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会显著(p<0.05)降低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的径流排放,减少了碳酸氢根与氟离子之间的竞争吸附能力。同时,施用有机无机混施肥还降低了土壤中氟化钙的溶解能力,从而减少了氟离子径流排放。此外,无机复合肥可有效降低氟离子的径流排放。因此,建议通过优化氮肥种类,减少苏打盐碱稻田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和高效发展。
图1 苏打盐碱稻田可溶性盐与氟离子的径流排放特征
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由特别研究助理王鑫壹(第一作者)、祝惠研究员(通讯作者)等人共同完成。该研究得到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区域联合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资助。
论文信息及链接如下:
Wang,X.Y.,Zhu,H.,Wang,B.,Yan,B.X.,2024. Optimizing fertilizer usage for source reduction of salt and fluoride ion runoff discharge from a soda saline-alkali paddy field.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364.121489.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4.121489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