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实验室简介
  • 科学研究
    • 实验室定位
    • 研究目标
    • 研究方向
    • 研究项目
    • 研究工作进展
  • 科研队伍
    • 队伍建设
    • 学科组
  • 研究生教育
    • 简介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研究生
    • 毕业研究生
  • 科研成果
    • 获奖
    • 专著
    • 学术论文
    • 专利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简介
  • 科学研究
    • 实验室定位
    • 研究目标
    • 研究方向
    • 研究项目
    • 研究工作进展
  • 科研队伍
    • 队伍建设
    • 学科组
  • 研究生教育
    • 简介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研究生
    • 毕业研究生
  • 科研成果
    • 获奖
    • 专著
    • 学术论文
    • 专利
  • 联系我们
  1.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东北地理所在极端干/湿热背景下城市绿地的降温潜力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8-21   |  【 大  中  小 】

   目前城市极端高温天气事件日益频繁,如何根据不同城市背景气候,不同功能区提出针对性的城市景观(建筑-绿地)规划设计方案,以应对城市高温热浪成为必须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近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极端干热和湿热背景下不同功能区城市绿地降温能力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的降温效应在湿热城市比在干热城市更为明显,特别是在极端天气下。而且在不同功能区间降温能力的差异显著,商业区最低,生态区最高。在干热和湿热城市中,除了景观组成(植被覆盖率),城市植被景观配置指标(如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对绿地降温能力形成有显著贡献,尤其是在湿热城市的极端天气期间。城市三维建筑形态在调节城市绿地降温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极端高温期间它的影响会减弱。

  研究还发现,在干热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增加到30-40%以后,随着覆盖度的增加,绿地降温能力不会进一步增加,而在湿热城市中覆盖率约为60-80%。在普通和极端天气下,降温能力会随着城市绿地最大斑块指数的增加和城市绿地斑块密度的降低呈非线性增加,二者在调控城市绿地降温能力方面也存在明显的阈值。总体来说,湿热城市绿地的降温能力更受益于稀疏的高层建筑,而干热城市需要更高的建筑百分比,但需要较低的高度和容积率。

  本研究可为加强城市绿地的降温能力,应对城市极端高温事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城市生态领域国际期刊Building and Environment(中国科学院一区Top),Sustainable Citiesand Society(中国科学院一区Top)上。城市森林与湿地学科组任志彬副研究员,王诚聪博士生、张鹏博士生、郭玉洁博士生、洪声扬硕士生等共同完成本项工作。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2020237)、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2130068)、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42171109)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buildenv.2024.111901;https://doi.org/10.1016/j.scs.2024.105260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27  Email:jyrs@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