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月4日至6日,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作为牵头单位的“九所联盟”在海南省举行“第六届中国九所玉米育种大会暨中科玉九所联盟年度大会”,来自国内300多名育种专家共同探讨育种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水平的整体提升,这是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东北新一轮振兴作出基础性、战略性贡献的缩影。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自2012年7月搬迁至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以来,遵循“三个面向”“四个率先”方针,进一步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农业生态、湿地生态等领域取得了独具特色的重大科研成果。
开展“农业特色研究所”试点工作。搭建了集“基础科学研究、野外观测实验、技术示范”于一体的科研体系,有效推动“特色研究所”改革。建立了3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和2个研究中心;建成以黑龙江三江湿地国家野外站为核心的东北湿地观测网络、以黑龙江海伦农田国家野外站为核心的东北农业观测网络;2018年获批“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东北亚种质资源综合研究中心”。
牵头多项国家级任务引领创新。特别是“主要经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东北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等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项目十项,确立了优势领域的引领创新地位。
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完善。平台引进国外特聘研究员30余名;2018年牵头承办“湿地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研讨会,已经与湿地国际、美国国家湿地中心等30多个国家、近百个世界知名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和延边大学共同推进申报“湿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湿地研究中心”事宜;筹备推进“湿地与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建设”,建设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成果三个核心板块。
全链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了“技术研发+技术示范+企业孵化+产业联盟”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模式,5年孵化出企业6家,建立产业联盟3个,与国内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高校签订合作协议30余项,建立野外示范基地24个。
重大成果产出再创新高。近年获得“苏打盐碱地大规模以稻治碱改土增粮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新型水污染净化石墨烯功能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等省部级一等奖16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