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耐盐碱稻正从试验田走向餐桌,如何要高产更要优质
耐盐碱水稻的种植,对提高粮食总产,保证口粮安全具有积极作用,但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却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吉林省西部的白城等地,也是盐碱地集中的区域,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杨福已经在那里搞了十几年耐盐碱地水稻的研究。在杨福看来,那盐碱地水稻并非新生事物,以吉林为例,吉林全省每年种植1000万-1200万亩水稻,利用不同程度的盐碱地种植水稻的面积占到了三分之一,在含盐量千分之三左右的盐碱地上所种的水稻,年产量基本能稳定在亩产400多公斤。多个农业科学家团队,在盐碱地上不断试验新品种,正是要适应不同地区的种植需求,为了培育出质优量大的优质耐盐碱地水稻品种。杨福说:“水稻吧,本身来说它就对生态气候要求比较严格,南方的品种,不可能到北方去种,相当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样!”
推广耐盐碱水稻,农民首先会算经济账,杨福说:“只有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的品种,才有推广的价值!选择耐盐碱的水稻品种是盐碱地种稻获得成功的最经济最直接的措施之一。当然了,必须还得有水利设施,还得进行土壤改良等等,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