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龙头新闻】围观!龙江生物科技亮成果
“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黑龙江省科教资源丰富,近一半的高校院所研究领域与生物经济具有一定相关性。在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协和市科技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培育和支持下,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由省科学院牵头,省微生物学会、省生物工程学会联合,征集梳理了省内20余所重点高校院所在生物经济领域取得的108项成熟科技成果,在9日举行的黑龙江·2022年生物经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展示推介了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生物经济重点领域的部分优秀成果。
生物医药领域→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笑梅团队研发的“禽白血病特异性抗原检测试剂盒”,突破了产业化技术瓶颈,可实现禽白血病快速检测,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同类进口试剂盒,使我国禽白血病净化摆脱进口依赖,现已在全国约90%以上的大型育种与养殖企业应用,检测直接成本降低30%以上。
科研人员研究抗原检测试剂盒
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董艳团队开展的“汉麻仁蛋白和生物活性肽功能及特医系列食品研发”项目,采用超临界和生物转化复合酶法结合动态错流浓缩膜过滤技术,解决汉麻仁蛋白生产过程中分离纯化技术瓶颈问题,将过滤、离心、浓缩和膜分离一体化,提高蛋白和生物活性肽的生产效率,实现清洁生产。目前已研发出具有健康和营养医疗功能的汉麻仁精油、汉麻蛋白粉、咀嚼片、冻干粉、口服液、胶囊、速溶粉冲剂等二十余种产品。
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凤民团队则研发了“植物乳杆菌 PL-H1 的益生功能及其技术与产品”。张凤民介绍,植物乳杆菌PL-H1具有抗炎抗感染的性能,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肠黏膜屏障重建具有良好作用。目前,团队已完成菌株保藏、安全性评价、工业化生产能力评价以及对IBD的动物实验效果评价工作,对炎症性肠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可开发制成特殊膳食、特医食品或药物等产品。
生物农业领域→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李春杰团队研发的“新一代昆虫病原线虫生物杀虫剂”,突破了农作物虫害传统的化学防治技术,对根蛆类害虫防治效果高达100%,对蛴螬类及地老虎类害虫防治效果达80%以上。目前已累计示范2万多亩,减轻了地下害虫化学农药防治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杀虫剂应用示范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张必弦团队培育的鲜食大豆专用品种黑农527.是兼具大粒、蛋脂双高、高产为一体的鲜食大豆新品种。该项目突破了日本高产优质鲜食大豆驯化与利用技术,解决了寒地鲜食大豆品种少且产量低、品质不优等难题。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所真菌学张介驰团队开展的“黑木耳良种良法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突破了黑木耳良种选育难度大和生长环境复杂多变等难题,育成了5株国家认定的黑木耳良种,开发了2项精准栽培技术,良种良法配套在黑龙江及全国多个产区示范应用,使黑木耳栽培综合效益提升15%以上,实现了农林废弃物生物转化利用。
生物制造领域→
东北林业大学李玉花团队开展的“5吨级药用植物生物反应器平台(人参培养根)”研究,利用新鲜林下人参根诱导快速获得大量人参培养须根,培养6周生长量增加30多倍,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等同6年生栽培人参。生物反应器大规模生产人参皂苷技术属国内首创,具有技术优势。
人参培养根项目研究
哈尔滨商业大学朱秀清团队开展的“大豆蛋白挤压技术及大豆蛋白肉系列食品开发”项目,制成了具有明显纤维丝结构的大豆蛋白肉基料,突破了双螺杆挤压过程中大豆蛋白纤维重组技术,解决不同水分大豆蛋白挤压、蛋白素肉纤维感不强、口感不佳等难题,并制成大豆素牛肉干、午餐肉、肉饼、蛋白素肉馅料等休闲和冷冻预调理食品。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刘权团队自主研发的AMEP植物疫苗,从枯草芽孢杆菌中分离的全新蛋白因子,兼具诱导植物增强免疫力、拮抗病原菌和杀伤活性有害昆虫的多重功能,在我省水稻、大豆等主粮作物中应用,取得了减药、增产、提质的显著效果,还具有抗旱节水、增加分蘖、提升结荚的辅助功效。
生物环保领域→
省科学院能源环境研究院的生物质能刘伟团队开展的“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天然气”项目研究,突破了寒区多原料高浓度厌氧发酵关键技术,解决了冬季生物天然气工程连续稳定运行的行业难题,利用农业秸秆、粪污生产出具有清洁能源属性的生物天然气,减少了碳排放,该技术已在密山、伊春、大庆生物天然气工程中实现日产沼气3万立方米。
“有机废气物制备生物天然气”项目投产
东北农业大学李杰团队研发的“食品和饲料新型酶制剂生产菌种与技术”,构建了酸性蛋白酶、葡萄糖氧化酶、木聚糖酶、果胶甲酯酶等20余种酶制剂高产菌种及黑曲霉高效表达系统,突破了新型酶制剂基因资源挖掘和黑曲霉分泌蛋白表达调控技术。果胶甲酯酶、单宁酶、阿魏酸酯酶菌种通过产业化评估,可应用于生物制造产业和食品、饲料行业。
省科学院微生物所微生物肥料李晶团队研发的“绿色高效微生物菌剂”,可以起到抗病、解药害、培肥地力、增产提质作用,应用于大豆、玉米等主粮作物,对作物根部病害及地下害虫防效达 80.1~96.7%,实现增产11.8%~15.7%,防治蔬菜枯萎病、大豆根腐病、向日葵菌核病、水稻苗期立枯病效果在80%以上,增产11.9%~15.4%,目前已在东北四省区及山东等地推广应用2000万亩。
一批批科研工作者在潜心研究、攻坚克难,一项项科技成果成熟落地,正助力生物经济成为龙江振兴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