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科研计划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常用信息
      • 条件保障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监督审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 部门简介
    • 支撑系统
      • 学术期刊中心
      • 信息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王宽诚产研人才、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部委人才
      • 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表格下载
      • 流程
      • 进站
      • 中期
      • 出站
      • 其他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交流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学术型硕士导师
      • 专业型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 新闻动态
    • 重要新闻
    • 综合新闻
    • 党群工作
    • 科研动态
    • 传媒扫描
  • 其他
    • 招聘启事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联系我们
  • 重大项目管理
    • 基金项目
      • 项目一
      • 项目二
    • 973项目
      • 项目一
      • 项目二
    • 重点研发
      • 项目一
      • 项目二
      • 项目三
      • 东北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与示范
      • 项目五
      • 项目六
      • 项目七
      • 项目八
      • 黑土地耕地质量多尺度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与预警系统
      • 项目十
      • 黑土地农用土壤质量退化过程与阻控途径
      • 项目十二
      • 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与示范
      • 东北典型沼泽植物种源补给与种子萌发诱导技术与应用
      • 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风险评估及生态安全调控
      • 项目十六
      • 旱作黑土地保育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 黑土地土壤生物资源禀赋配置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
      • 项目十九
      • 黑土区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景观构建关键技术
      • 东北黑土区典型除草剂高效消减与精准修复技术
    • 基础调查
      • 项目一
      • 项目二
  • 专栏
    • 文献资源
    • 分析测试部
    • 学术期刊
    • 数据中心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
      • 东北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
      • 科学数据银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学数据社区
  • 专题
  • 快捷通道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现任领导
      • 姜明

        所长

      • 王宗明

        党委书记
        副所长

      • 项尚

        纪委书记

      • 李向楠

        副所长

      • 李禄军

        副所长

      所长致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02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成立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78年的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是中国科学院设立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2002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序列...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农业技术中心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办公室
      • 科研计划处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财务处
      • 条件保障处
      • 监督审计处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支撑系统
      • 信息中心
      • 学术期刊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概况
        东北地理所现有各类职工500余人,8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历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百千万、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10余人,院级人才计划30余人。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首席科学家10余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0余人。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院级人才
      • 部委人才
      • 兴土人才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特别研究助理
  • 科研成果
    • 概要
        60年的耕耘,东北地理所取得了累累的科研硕果。创建了我国湿地学科理论体系,揭示我国湿地形成与发育规律、土壤关键过程与生态功能,研发退化沼泽近自然综合恢复关键技术、湿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和湿地苇-蟹/鱼-稻复合生态模式。阐明了黑土演化过程与驱动机制,揭示了黑土退化特征和肥力调控机理,研发了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关键技术、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侵蚀黑土综合防治技术、合作研发了“梨树模式”等黑土保护与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支撑“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理论体系和最大容量的大豆突变体库;研发和...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并签署合作协议
      • 中铁十四局集团到东北地理所开展专题调研
      • 第十届全国玉米育种大会暨中科玉科企联合体年度工作会议在海南乐东县成功召开
      •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小东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并签署合作协议
      • 兴安盟行政公署副盟长何伟利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
      • 东北地理所与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国际交流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William R. Horwath教授来东北地理所访问交流
      • 姜明参加地球观测组织(GEO)2023年会议周及部长级峰会
      • 中国科学院国际杰出学者Damià Barceló教授访问东北地理所
      • 姜明率团访问俄罗斯远东地区科研机构
      • 俄罗斯联邦科学水稻中心一行到东北地理所开展合作交流
      • 中美土壤学会“快速进化中的黑土地科学”研讨会在长春顺利召开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东北地理所是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导师介绍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东北地理所举办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童心探科学 筑梦新时代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系列科普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行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科普文章
      • 【科学大院】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 【科学大院】2022年中国新补充10343个物种,其中最多的是……
      • 【科学大院】灌木“步步入侵”,草原“何去何从”
      • 【中科院之声】野火对于野草,是敌是友?
      • 【科学大院】亮如白昼的夜里,有些植物处境艰
      • 【科学大院】如何保护黑土?有一个“偷懒”的办法
      科普图片/视频
      • 【哔哩哔哩直播2023中科院跨年演讲】邹文秀:“龙江模式”——保护黑土地 共筑大粮仓
      • 关义新-“用好养好”东北黑土
  •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相关规定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年度报告

      • 2019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 2018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组织机构

      • 工作机构
      • 监督机构
      主动公开

      基本信息

      • 单位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研究成果

      财政经费

      • 预算决算

      人事人才

      • 人才队伍
      • 招生与培养
      • 人才招聘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会议

      科学传播

      • 科普知识

      年度统计与出版物

      • 出版物
  •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科研计划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常用信息
      • 条件保障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监督审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 部门简介
    • 支撑系统
      • 信息中心
      • 学术期刊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王宽诚产研人才、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部委人才
      • 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表格下载
      • 流程
      • 进站
      • 中期
      • 出站
      • 其他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交流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学术型硕士导师
      • 专业型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1.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传媒扫描

【人民日报】吃干榨净“一粒豆”(年终策划·抓牢抓实粮食生产)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  发布时间:2024-12-20   |  【 大  中  小 】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脂兼用作物。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华北平原到西北内陆,大豆种植广泛,我国逐步形成食用为主、蛋白和油脂加工为辅的消费格局。

  近日,记者沿着种植源头、加工车间、消费终端,看政策落地实效,探寻大豆全产业链升级的有益实践。

  看种植面积:

  政策给力、技术到位,一田双收

  今年秋收,在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房寺镇田间,玉米和大豆“同框”。一排排齐人高的玉米、一垄垄饱满的大豆交错排列,大豆专用收割机在前,玉米收割机随后,梯次有序收获。捧着金黄大豆,乡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厚志算起增收账:“发展复合种植1060亩,玉米亩产1200多斤,大豆亩产200多斤,一田双收。”

  增产来自新良方。禹城市已连续3年推广复合种植,种植面积共13万亩左右,积累不少种植经验。“一播全苗是关键,做好封地少长草,增加密度创高产,增施肥料保全季,花前一定要化控,农机配套收割好。”这则顺口溜,是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凤菊总结的,浅显易懂,深受乡亲们欢迎。

  禹城市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聘请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团队、德州市农科院大豆团队全程指导。“农技人员手把手指导,心里有底气。今年试着把行距扩大、株距缩小,大豆播种密度由去年的每亩6000株左右提高至8000株左右,玉米提高至每亩4500株以上。”刘厚志说。

  推广复合种植,农业机械是重要保障。气吸式播种机、施肥播种机、喷杆喷雾机……禹城市天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车间里,一款款农机整装待发,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机械就已研发出7款。

  “乡亲们反映,植保作业是复合种植的一大难题。”天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程师徐立宁介绍,公司根据生产需求,精准研发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采用双柱塞泵、双药箱,不仅容量较大,还能同时喷洒2种不同药剂,安全可靠,作业效率高。

  政策给力,农户吃上“定心丸”。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振刚介绍,禹城设立大豆产业基金2000万元,在中央、省、市补贴的基础上,禹城市财政兜底将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亩300元;推广大豆“期货+保险”模式,每亩种植收益保底1157元。禹城市梁家镇来凤村火龙家庭农场负责人信维财说,“今年大豆、玉米亩产比去年增收10%左右,有补贴再加上保险,丰收又增收。”

  技术培训到位。今年,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带动大豆主产区开展大豆高产种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共培育大豆产业高素质农民超过7万人,大豆单产提升专题培训1万多人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题培训1.3万人次。

  数据显示,今年大豆播种面积1.55亿亩,连续3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18个省份示范推广带状复合种植2000万亩,大部分地块实现“玉米基本不减、增收一季豆”目标。综合种植面积、单产提升等因素,今年大豆产量413亿斤。

  看单产提升:

  良种配良法,增产又增效

  前不久,海伦大豆等82个区域公用品牌被纳入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大豆摇铃结荚密。今年秋收,黑龙江省海伦市的大豆田里传来好消息:大豆新品系“东生1042”亩产达331.2公斤。这一测产结果是黑龙江省大豆平均亩产的2.5倍多。

  “东生”系列大豆品种落地生根,离不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李艳华的心血。“北种南繁,把东北的种子带到海南去繁育,育种进程缩短3至4年。”李艳华说。普通农户一年种植1季,李艳华一年种3季。

  良种播下,良法跟上。李艳华介绍,“东生1042”是油脂兼用品种,春季整地,旋耕两次,土壤松散,利于扎根和吸收水肥;生长期间,蹚地两次,苗前苗后各除草一次,再搭配营养液等,科学喷施。

  近年来,海伦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工程行动,累计培育审定“东生”“北生”系列大豆品种21个,大豆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面积达到90%以上,重点推广1.1米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模式。“大垄栽培增加单位面积保苗株数,可提高单产10%以上。”海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刘智颖介绍。

  今年海伦市226.3万亩大豆喜获丰收。海伦市龙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尤雨介绍,“11月以来,企业进入产销旺季,每天收购大豆达到500吨,订单量比去年增加5%。”

  科尔沁右翼前旗是全国产粮大县,也是内蒙古大豆主产区。今年当地争取国家大豆单产提升工程42万亩,作为全国整建制大豆单产提升示范县,一批新机械、新技术应用到田间地头。

  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水库村1.4万亩大豆种植基地里,智能农机、自动化灌溉系统、智能化设备等一应俱全,大豆生长信息实时监测。“有了大数据,种豆更有准头,预计亩产能提高40斤以上。”基地负责人李井军说。

  单产提升有力推进。农业农村部深入实施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重点推行精细机播增密度、商品种子加包衣、合理轮作避重茬等措施,初步调度显示,全国大豆亩均种植密度由1.6万株增加到1.65万株,带动大豆单产提升。在13个省份66个县,实施大豆单产提升工程400万亩,推广大豆水肥精准调控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预计亩增产20公斤。

  农业农村部加快高油高产品种培育攻关。据农情调度,今年全国高油高产大豆面积达到3437万亩、占大豆总面积的22%,其中东北四省区2958万亩、比上年增加631万亩。

  看产业链:

  加工升级,“一粒豆”身价翻番

  位于德州市陵城区的谷神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车车大豆到厂后脱皮、脱脐,变成豆瓣。豆瓣经过低温浸出工艺加工,得到低温豆粕和大豆油脂系列产品。

  “一粒豆”被吃干榨净。“油脂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油脚,通过提纯等工艺提取大豆磷脂产品,可开发保健食品。”企业负责人李世超介绍,低温豆粕是集团大豆蛋白系列产品的原材料,豆粕制取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等产品;豆粕提取后产生的废豆渣,还能提取大豆多糖、大豆膳食纤维等。

  “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优质植物蛋白,产品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肉制品等;大豆浓缩蛋白广泛应用于肉制品、宠物食品等。”李世超介绍。

  今年以来,谷神集团30多个大豆深加工产品出口至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谷神集团加强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合作,研发油脂、蛋白、精深加工衍生物等产品33大类78个品种。

  在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一斤大豆变身植物蛋白肉,价格从2元变为20多元。“一粒大豆含有约40%的蛋白质、20%的脂肪、超20%的碳水化合物……”公司总经理李顺秀介绍,公司研发的植物蛋白肉、休闲素食、低聚肽饮品等4个大类30多种大豆蛋白终端食品已全面投放市场。

  龙头带动,订单种豆。谷神集团通过实施“大豆育种—订单种植—加工—研发—终端产销”的全产业链模式,与种植大户签订购销协议、包销合同,高出普通豆价格的5%—10%,每年直接带动豆农增收3000万元以上。

  数据显示,大豆主要用于加工油脂及饲料、豆制品和大豆蛋白。从国产大豆加工情况看,约10%用于加工大豆油脂和豆粕,约13%用于加工大豆蛋白,约72%用于加工豆制品,其余用于种子等,产业链不断延伸。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代码中心获悉,近两年,大豆加工业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24年10月底,总数达到10.3万家,较2022年初增加约2.8万家,增幅超过30%。新增的大豆加工业经营主体中,有1/3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大豆主产区。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以及豆制品新产品加快开发,豆制品消费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显示出不断增长的潜力。预计未来国内外市场蛋白类、功能食品类、精细化工类等大豆精深加工产品需求将持续扩大。农业农村部利用节庆展会、电商平台促进国产大豆及豆制品消费,并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公益宣传,提倡“减油、增豆、加奶”,推动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和供应保障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挖掘新的大豆消费空间。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传真:+86 431 85542298 Email:iga@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