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本·彩练新闻】传承丰厚学术成果 ,领略科学报国情怀!《刘兴土院士文集》出版
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文集”系列丛书之一,由该所主编的《刘兴土院士文集》正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是刘兴土院士数十年来论文和著作成果的集合,包括沼泽篇、湿地篇和区域农业篇,内容涉及湿地结构与功能、湿地退化与恢复、湿地保育与管理,以及黑土地生态保护、松嫩-三江平原生态保育、区域环境整治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凝聚着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我国湿地学科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工作的重要总结,也是师生智慧的结晶。
刘兴土院士1936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市,原籍福建省永春县。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并留校任教。1972年调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一直工作到2021年5月。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兴土院士的一生,是用实践书写科学报国的一生。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湿地自然过程与机理的基础研究,首创了沼泽湿地稻-苇-鱼复合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倡导粮食核心产区粮-牧-工协同发展,提出保护东北黑土地和大豆玉米带、适度发展三江平原水稻种植规模等具有前瞻性的观点。
刘兴土院士在做湿地蒸散发监测
《刘兴土院士文集》首页,用醒目的大字写着刘兴土院士自己一直坚守的信念:“每天清晨起床,看到东方那灿烂的朝霞时,我都鼓励自己:依旧要用一路的拼搏和一路的耕耘,为后人留下一名奋拓者的足迹,为我挚爱的祖国留下一笔丰富的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在本书序言中这样写道:“《刘兴土院士文集》的出版,一方面为了纪念他留下的珍贵资料与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也为从事湿地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及区域农业学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在本书序言中写道,《刘兴土院士文集》凝聚着刘兴土院士的主要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我国湿地学科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工作的重要总结。《刘兴土院士文集》是刘兴土院士留下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传承。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文波龙副研究员向记者介绍《刘兴土院士文集》内容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文波龙是本书编委会成员之一,也是刘兴土院士指导培养的博士,现任湿地恢复与湿地农业学科组组长,多年来持续开展湿地恢复与合理利用研究工作。他表示:“作为刘院士的学生,我愿传承老科学家精神,沿着老师的足迹一路向前,为我国湿地学、生态学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竭尽所能。”
责任编辑:刘晓娟
审核:李开宇
终审:李亚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