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赉发布】【央媒看镇赉】吉林镇赉:盐碱地种出“金茭白” 科技绘就振兴新画卷
农民日报——吉林镇赉:盐碱地种出“金茭白” 科技绘就振兴新画卷
秋风掠过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的田野,曾经这片“种啥都难活”的白色盐碱地里,如今已有千亩茭叶绿波荡漾。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测产专家组的“丰收大考”,让这片土地的蜕变有了振奋人心的答案——重度盐碱地茭白亩产超1300公斤,轻度盐碱地更是创下2988.5公斤的亩产新纪录,盐碱地正从“不毛之地”蜕变为“聚宝盆”。
在坦途镇苏吉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茭白田,测产专家们早早就俯身田间“把脉”:蹲身查看根系发育,用尺测量株行距,查看叶片判断长势,还不时与农户、技术人员交流管理细节。“这片叶子深绿,肥水管理很到位。”专家的细致点评里,藏着盐碱地种出好茭白的秘诀。

专家组在吉林省镇赉县茭白种植基地测产。摄影:潘晟昱。
随机选取样地后,茭白被工作人员整齐收割;电子秤前,一筐筐果实反复称重;记录本上,数据逐项清晰标注。“株高236.9厘米,单个净茭重142.4克,亩产壳茭1380.0公斤!”当重度盐碱地的测产结果公布,参与种植的大呼啦村村民难掩喜悦:“以前这地啥都不长,现在一亩茭白能卖7000-8000元!”
随后,来到五棵树镇四方坨子基地,这里的茭白长势同样喜人。吉鹤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丁炜带着满手泥土迎向专家:“320亩轻度盐碱地,前茬种水稻,就盼着测产结果!”最终数据刷新纪录:株高259.2厘米,单个净茭重181.0克,亩产壳茭2988.5公斤。按每公斤6元市场价计算,每亩产值达1.8万元。
“这不仅是产量的验证,更是盐碱地变‘致富田’路径的证明。”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茭白品种改良”岗位专家张尚法的感慨,道出了测产的深层意义。
“今年茭白种植规模近5000亩,也是新技术突破最多的一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文波龙介绍,此次测产核心是掌握茭白在盐碱胁迫下的生长规律,评估不同盐碱程度土壤的改良与栽培技术效果。这些数据将为明年扩大种植、优化模式提供科学支撑,让技术精准赋能田间。
技术落地的背后,是成熟的产业模式在发力。在当地政府引导下,部分基地已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的联动模式:农户以合作社形式参与,企业提供全程技术服务,资源整合让生产效率与抗风险能力双提升。“明年计划再扩种300亩,靠科研数据调整技术规范,往规模化、标准化走!”丁炜的规划里,藏着产业升级的底气。
经专家组综合评估,镇赉茭白不仅耐盐碱性强、产量高,品质更是出众,同时对盐碱土壤改良具有显著潜力,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今的镇赉,茭白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它既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又通过生物改良修复了盐碱地生态,更打造出盐碱地特色农业的“镇赉样板”。从“白茫茫”到“绿油油”,科技与产业的合力,正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生态治理与产业振兴的双重答卷。
回望田间那片生机勃勃的绿海,科技之笔仍在续写新篇。未来,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镇赉茭白将带着“盐碱地奇迹”的印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更多盐碱地区的发展注入“茭”响新希望。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张 聪
初审:刘俊明
复审:陈偲聪
终审:付 斌
附件下载: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