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 强作风”学习宣传活动月丨郭慕孙:学术界应当有学术界的规则 科学家应该有科学家的风骨
为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将4-5月定为“读故事 强作风”学习宣传活动月。引导全所职工、研究生结合科技创新实际,大力传承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创新文化建设,以优良党风引领优良作风学风。
第六期故事的主人翁是:郭慕孙
郭慕孙(1920—2012),祖籍广东潮州,中共党员。1946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工系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化学工程学家,我国流态化学科的奠基人,颗粒学的开拓者。
纯粹的学术风骨
“学术界应当有学术界的规则,科学家应该有科学家的风骨。”这是郭慕孙一生坚持的信念。
郭慕孙认为,所有评审(被评或评别人)的唯一标准是学术。拉关系、走后门这样的事,在他的一生中是没有的。他在申请项目时,从来不会找人帮忙,唯一做的是自己下功夫准备材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评别人项目时,仔细审阅材料,做出独立的判断,反对“打招呼”“拉关系”“走后门”,从不搞“人情票”。即使为别人写推荐信,也是实事求是、从不夸张。
熟悉郭慕孙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倡导“一步一个脚印”,欣赏踏踏实实干实事的人,对投机取巧、耍小聪明的行为甚为反感。
罕见的严谨认真
查阅郭慕孙的档案,翻开他改过的文章,任何人都会为之赞叹。他为研究生修改的文章,送去时那些零散的内容和图表,经过他字斟句酌、密密麻麻的修改后,返回时已成为一篇字句规范、图表清晰、逻辑严密的流畅文稿。
有时因改动太多,郭慕孙担心学生看不清楚,便会把修改后的文稿自己打印出来返回给学生,字里行间体现出严谨认真、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
物尽其用,公私分明
帮助郭慕孙整理资料档案的赵兰英回忆,郭慕孙在工作中“物尽其用”处处可见,无论是他的手稿,还是他已发出的信件而作为存档的拷贝件,都是打印在一些废纸的背面。经郭慕孙所编排的版面,能用一张纸安排的素材决不用第二张纸,这是他的习惯。郭慕孙说:“这样做不仅能节省纸张,而且也便于别人阅读。”
郭慕孙经常打电话让赵兰英去家中取要发往国外的信,总是反复叮嘱哪些信是公函、哪封是私信,同时一直坚持给现金作为私信的邮资。
来源:中国科学院科苑党建公众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