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商品粮基地农业技术集成与高新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来源: | 发布时间:2002-07-24 | 【 大 中 小 】
7月18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东北地区稳定商品粮基地的农业技术集成与高新技术研究”在长春通过验收。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共同承担完成。验收会由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与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共同主持,邀请国内16位资深专家组成项目验收组。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和各课题执行情况的汇报,经过质询、答疑、现场考察和认真讨论,认为该项目通过多家科研单位3年的联合协作,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申报专利12项,提高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全面和部分超额完成了研究任务。
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新技术研究与先进技术集成方面,微咸水淋洗改良碱化农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盐碱土壤耕层剖面的含盐量和pH值下降,大豆产量明显提高;黑土退化的调控、作物高效种植与黑土培肥技术研究与应用,优势作物养分利用率、水分利用率、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近3年来,各项技术累计示范推广454.8万亩。水稻生产栽培技术体系与示范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在东北地区初步形成了绿色食品“科研+基地+公司+农户”的开发新模式。
在与产业化开发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研究方面,研制成功CIS 育苗营养基及其产业化成套技术,淀粉基完全生物降解膜材料的制备技术,一次性完全生物降解餐具的制备技术,新型控释、缓释复混肥料生产技术,脱毒马铃薯用淀粉代替琼脂组培用培养基及制备方法,马铃薯组培苗分化培养方法等多项技术,其中CIS 育苗营养基及其产业化成套技术,淀粉基完全生物降解膜材料的制备技术,具有创新性进展。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已建成年生产1亿块CIS 育苗营养基生产线,经济效益明显。
在以精准农业为目标的信息农业技术应用研究方面,集成地理信息系统、自动控制、遥感技术,结合农田信息自动采集和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布设运行,在东北平原农业区率先进行农业信息化管理技术示范,得到初步的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
在东北地区农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方面,较系统分析了东北农业发展的特点、问题,以及加入WTO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的“发展无公害农业、实行农业清洁生产”、“关于建立黑土区绿色大豆产业带的设想”、“东北西部盐碱化土地的综合治理与合理利用”、“吉林省西部生态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若干建议”等建议,为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专家组还认为,各课题在研究与开发相关技术中,立足于区域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决若干关键问题,技术路线设计合理,使研究与开发具有明显的外延性。部分研究成果实现了产业化。一致同意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