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碱地生态经济工程实验室”项目论证会在长春召开
来源: | 发布时间:2007-08-05 | 【 大 中 小 】
2007年7月30日下午,由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吉林省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项目论证会在彩宇宾馆举行。其中,由吉林省生态经济产业协会和我所联合申请的“吉林省碱地生态经济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碱地工程实验室)项目参加了论证。吉林省生态经济产业发展协会,将对碱地工程实验室提供重要的创意性软件支撑;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将成为碱地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的硬件基础;合作企业将成为碱地工程实验室的技术推广基地。实施以行业协会为创意性软件平台,以科研单位为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的硬件基础,以企业为技术推广基地的组织运行机制。建立开放式、社会化的新模式,树立开放、竞争、求实、合作的新观念,实行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和激活创新的运行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共建共享、流动开放、高效运行的工程实验室体系。
碱地工程实验室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通过工程实验室平台建设,组成碱地生态经济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技术集成以及技术成果产业化联合体,有力推动碱地生态经济快速发展,完成生态省建设的各项目标。开展重大跨学科综合研究,实现碱地生态经济的“双健康”。研发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和盐碱地生物资源与机能高效利用途径,推进盐碱地特色生态经济产业化,实行盐碱地区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重点实施技术创新与集成平台建设工程和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研发工程。筛选和培育耐盐碱植物新品种,研发优质牧草抗盐碱栽培技术,开展大面积盐碱地植被生态恢复和产业化种植及所需的机械设备研制,开发碱地动植物新型加工工艺和新产品。通过技术成果转化、技术转让、产品销售形成工程实验室在技术市场和产品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碱地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吉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生物技术和开发建设盐碱地生态经济产业链为中心,充分利用盐碱草地、盐碱耕地和盐碱泡沼资源,重点开发草业和草地畜牧业、生态种植业、碱水养殖业以及产品加工业等关键技术。以科技成果产业化、运行机制企业化、发展方向市场化为重点,采取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的方针,建设高水平的产业化基地。工程实验室将承担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产出重要研发成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现代科技产业孵化器,不断为盐碱化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富民兴国提供技术支撑和工程配套模式。
当前,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原退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盐碱地植被恢复和综合开发利用也是世界相关国家和机构非常关注的问题,成为新的热点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于2003年在吉林省西部大安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家碱地生态站--中国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交通方便,通讯、电力设施齐备。拥有855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标准化自动环境监测站和常规气象站以及400平方米的智能化玻璃温室和800平方米日光温室,拥有100 公顷各类盐碱化草地综合试验场,其中养殖苇塘60余公顷,碱化稻田4公顷。合作企业在吉林省西部的大安、通榆、长岭等县(市)以租赁、认治盐碱化、退化草地共计8万多公顷。购置了必要的野外检测和实验仪器设备。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的建立不仅为开展长期定点定位土壤盐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更为盐碱地生物改良、利用等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产业化开发提供了良好平台。
该碱地工程实验室的建立,是进一步落实《吉林省生态是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和《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生态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利用废弃的盐碱地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在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上的一个创新,符合吉林省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