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松嫩古河道种稻治碱试验研究进展
我所孙广友研究员带领古河道课题组对松嫩古河道研究已有22年,他们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坚持长期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为将盐碱地变为国家粮食基地作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环境长期演化,松嫩古河道形迹难以辨认。课题组采用先进的遥感手段,对区域一万年来的古河道进行了详查,发现古河道16条,建立起平原西部松嫩两江24条古河道的资料档案,被同行学界誉为70年来东北地学的重要发现。
古河道区土地盐碱化十分严重,普遍认为不适合大面积种稻。课题组通过水土资源耦合性评价,率先提出引嫩开发的设想,并发现古河道苏打盐碱土有开发种稻的潜力。在院地合作支持下,在月亮泡镇建设古河道盐碱地综合开发万亩试验区,并取得了轻、中、重度盐化草甸土种稻试验的成功,并使每公顷平均产量达8000千克,最高达到10050千克,创造了松嫩西部碱地种稻的最高纪录。同时,多碱斑的超重度苏打盐碱地(碱土)种稻脱盐试验也取得成功,在国内外首次突破了苏打盐碱地种稻的最后禁区。
为了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课题组又主动开展大安古河道总体规划研究,编制了地貌、植被、土壤等6套1∶20万系列图件,完成了《大安古河道综合开发初步可行性规划》。其中多项技术理论成果,都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孙广友撰写的建议报告得到温总理的亲笔批示。路甬祥副委员长对实验充分肯定。中国工程院专家组在现场考察指导时,也给与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为松嫩西部大安、松原等灌区建设,实施盐碱地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期间,孙广友研究员还被聘为三大灌区科技顾问,参加了灌区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省和设计部门的好评。我所也成为成果共享单位。
近年,孙广友研究员与中水东北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及大安市协作,在古河道万亩试区又进行轻度苏打盐碱地大面积超高产及节水灌溉模式的攻关试验,成功引进优质高产品种吉粳88,450亩试验田中中有110亩达到717.88千克,创建西部大面积高产新纪录,这一创新成果为盐碱地建设优势高效农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科技支撑。
课题组的相关事迹曾被中国科学报报道(2012.1.1)《为盐碱地变为国家粮食基地提供强力支撑——记松嫩古河道种稻治碱试验研究20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