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所在黑土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释放耕地资源潜力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东北地区农村人口流失造成以宅基地大量废弃闲置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乡村聚落空间优化与重构能够释放黑土区耕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乡村振兴。
东北地理所城市地理学科组研究人员,面向黑土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以吉林省为例,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景观形状指数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农户调查数据估算了吉林省不同区域的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村居民点规模小且零散分布,尤其吉林省中部黑土区的居民点呈破碎化分布,形态不规则,具有较大的整治潜力;吉林省农村宅基地平均闲置率为 18.32%,分别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约 6% 和 12%。
图1 吉林省农村居民点规模
针对乡村居民点“破碎化”和日益突出的村庄“空心化”问题,研究组提出一种在村域尺度上对居民点优化重组的“整小填大”新模式。主要做法是引导长期在城镇居住的农户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将小面积居民点内的农户通过宅基地置换的方式搬迁到大面积居民点的闲置宅基地内,并将小居民点内宅基地全部腾退出来后进行整理和复垦。
图2 “整小填大”模式概念图
图3“整小填大”模式的实施步骤
研究结果表明,“整小填大”模式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1046.66 km2,农村居民点数量减少 44.6%,平均每个行政村居民点个数由 5.88个减少到 3.26个,农村居民点平均面积将大幅增加,由 9.94 hm2增加到 15.10 hm2。“整小填大”模式考虑不同类型农民的利益需求,有效避免农村居民点整治目前采用整体搬迁的方式大规模的村屯合并和“赶农民上楼”的不当做法,避免农民权益得不到保护、生活成本大幅度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等系列问题。该模式既是恢复增加黑土区耕地资源的重要途径,有效推进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又能促进闲置宅基地再利用,提高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有效改善邻里关系。“整小填大”模式大力推广的关键在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该研究还在宅基地有偿退出、土地利用转型机制及乡村经济重构等保障对策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土地政策TOP期刊Land Use Policy (SSCI一区,影响因子5.398)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地理科学》。该研究由东北地理所青年学者李静项目副研究员、东北地理所海外特聘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Lo Kevin博士、东北地理所张平宇研究员和东北师范大学郭蒙副教授共同完成,研究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179,42071162,4187110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一三五”规划项目(Y6H2091001)和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SZD-EW-Z-021-03, KFZD-SW-314)共同资助。
论文信息:
Jing Li, Kevin Lo, Pingyu Zhang, Meng Guo*. Reclaiming small to fill large: A novel approach to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China, Land Use Policy, 109 (2021) 105706. https://doi.org/10.1016/j.landusepol.2021.105706
李静, 张平宇, 郭蒙. 吉林省村域尺度下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重组模式 [J]. 地理科学,2021,41(5):842-850.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