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科研人员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产示范点创春小麦产量新高
2013年7月1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组织疆内小麦生产领域的专家,对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援疆干部宋凤斌研究员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天山北坡滴灌条件下粮食作物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BAD42B00)”项目的“滴灌条件下粮食作物高产群体综合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BAD42B01)”课题在一0五团的高产示范田进行测产,测产结果为亩产645.9公斤,突破新疆北疆地区春小麦大田种植的最高单产,被专家组鉴定为“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在全疆处于上等水平”。
在“滴灌条件下粮食作物高产群体综合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实施期间,主持人宋凤斌研究员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有关专家进行调研、论证,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选择合适的试验地、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方式,将良种良法、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模式充分结合,推广了种子包衣、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建立了高产、高效示范田。示范田总面积70亩,位于一0五团九连种植户姚传旺的承包地,前茬作物为保肥性好的加工番茄,品种为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集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的“新春38号”,按照千粒重精确计算至44万粒的下种量,采用一机六管、一管管4行的模式,滴灌带间距为60厘米,行距为15厘米。
从耕地整理、生产资料准备到小麦播种直至收获,宋凤斌研究员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到一0五团高产示范田现场调查并指导工作。在小麦生长关键时期,多次邀请同行专家到一0五团高产示范田现场参观指导;在成熟期,兵团科技局邀请国家小麦技术体系乌鲁木齐试验站站长陈兴武一行,对其中的55亩示范田进行了测产鉴定。专家组采用田间随机取样方式,共选取12个样点,取样面积0.666平方米(1.11米行长,行距0.15米,共4行),测定亩穗数,并脱粒计产;随机选取20穗测定穗粒数,实测千粒重。测产结果为:样点实收产量平均665.9公斤/亩,按13%水分折算,按2%去除杂质,测产结果为亩产645.9公斤;亩收获穗数40.7万穗,穗粒数33.5个,实测千粒重平均57.37g(按13%水分折算),按85%收获率计算,理论亩产662.4公斤。
课题组与第六师一0五团合作,建立了总面积300亩的小麦核心示范区,在课题组科技人员的全程指导下,在施足基肥和降低小麦亩播种量的基础上,对滴灌带的配置方式进行了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水肥资源的利用率,采用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化学及水肥调控技术,创建了滴灌条件下春小麦高产示范田。尤其是选用的春小麦新品种“新春38号”,能在生育期只有107天的情况下达到645.9公斤/亩的产量是非常难得的结果。这一产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滴灌条件下粮食作物高产群体综合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原定的500-550公斤/亩的计划,较好的完成了课题任务。对新品种和栽培技术及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