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正式启动
2015年3月31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人工草地生产力形成机理与调控途径”启动暨实施方案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市)召开。
启动会由我所黄铁青副所长主持,何兴元所长代表项目主持单位致辞,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李霄主管、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路浩业务主管就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及成果产出等分别作了具体要求和指导。科技部聘请的三位973计划项目责任专家,即西南大学张家骅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守攻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卢欣石教授,以及973计划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夏咸柱院士、刘兴土院士、中科院沈阳生态所韩兴国研究员、北京地理所邵明安研究员、南京土壤所张佳宝研究员、北京植物所张文浩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王德利教授、项目首席科学家梁正伟研究员,以及课题负责人与项目骨干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及课题实施方案研讨会由夏咸柱院士主持。项目首席梁正伟研究员围绕我国人工草地发展面临的国家重大需求与关键科学问题,就项目总体研究方案进行了全面汇报,明确了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详细介绍了项目总体实施方案、项目经费预算和项目管理机制。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各课题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汇报。责任专家卢欣石教授、张守攻研究员及张家骅教授与项目组各位专家分别做了针对性点评和指导,并提出了具体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专家指出,“人工草地生产力形成机理与调控途径”国家973项目是我国973计划实施以来首次以“人工草地”为主题批准立项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天然草地退化严重,生产功能及生态功能均严重衰退,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及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迫切需求,大力发展人工草地是解决我国饲草饲料短缺和畜产品安全问题有效途径,人工草地是未来主流的发展方向。建议项目紧扣人工草地生产力这一关键主题,从生产力形成及品质提升入手,聚焦羊草及紫花苜蓿2大典型优质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阐明多年生人工牧草与一年生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特异性水肥调控机制。从分子、生理、个体及群体水平选择重要性状开展系统研究,把重心放在重点解决一二项重大关键科学问题上,为我国人工草地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议加强课题之间的密切交流及资源平台和数据共享,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相关项目的支持,完成项目预期目标。最后,梁正伟研究员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表示感谢,同时要求项目课题组成员按照科技部要求及专家意见进一步聚焦拟解决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细化研究方案,圆满完成项目预期研究目标。
“人工草地”通常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通过人为设计、耕作建植、管理利用的草地。在本项目中特指人为定向培育高产优质牧草的生产基地,其广义内涵主要包括完全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但不含绿化用的人工草地或草坪。人工草地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草地生产力,增加载畜量,还具有增强固氮能力、培肥地力、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既兼有天然草地的基本功能,也具有天然草地无法比拟的生产和生态功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人工草地面积规模较小,生产力水平较低,稳定性也较差,易受多种环境障碍因子如盐碱、低温、干旱及养分贫瘠的影响,导致生产力年际波动较大,退化早衰及品质下降等问题亟待解决。
“人工草地生产力形成机理与调控途径”973项目总体目标是,针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人工草地的重大问题和国家需求,破解我国畜牧业发展中优质牧草严重匮乏的瓶颈问题,以我国北方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揭示优质牧草生产力形成机理及其生物学基础,阐明人工草地生产力提升的水肥高效调控机理,优化设计人工草地高效利用模式与区域布局,加强人工草地长期试验研究平台建设,提升我国草地科学的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一批有价值的突破性成果,为我国未来人工草地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咨询建议。
本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作为主持单位牵头组织实施,参加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项目实施期限为五年(2015-2019)。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