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委书记柴伟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辽河源基地
2021年5月12日,辽源市委书记柴伟率队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辽河源生态农业研究与示范基地(以下简称“辽河源基地”)开展生态农业创新技术孵化及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调研,辽河源基地主任宋凤斌研究员进行了工作汇报。
宋凤斌详细介绍了辽河源基地的定位与目标、重点示范展示的内容,以及生态农业创新发展模式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了辽河源基地建立以来,中国科学院联合辽源市委市政府、东辽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系统多家单位技术优势,瞄准长白山典型小流域,统筹考虑多个生态要素,坚持生产生态协调、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坚持农田规划数字化、技术应用集成化、产品生产品牌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管理手段智慧化,组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在增强东辽河流域水源涵养能力、控制水土流失、遏制面源污染、阻控黑土农田土壤酸化、提升黑土地力水平、提高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为辽源市启动实施的以生态修复、水源涵养、优质高效、高产稳产为核心目标的“三百工程(百万亩造林工程、百万亩良田建设工程、百公里河道治理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辽源发展战略的步伐。同时,结合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实施的“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有针对性的汇报了辽河源基地承担的“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理论结合实际系统介绍了示范区建设中的主推技术与模式,包括“东辽河流域水源涵养林分类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技术应用示范”、“坡耕地退耕还林与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应用示范”、“以矮杆密植作物为主体的粮豆轮作模式应用示范”、“面源污染多级过滤综合治理技术应用示范”、“生态高值特色经济作物高效生产模式示范”、“智慧农业信息精准服务平台与管理模式示范”等内容,饶有兴趣地介绍了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辽河源基地“生态农产品品牌打造与基地标识设计”理念。
柴伟对辽河源基地构建的模式、建设的平台、打造的品牌以及非常美丽的基地农田景观表示赞赏,对相关技术和模式的示范推广产生的效果非常满意,高度肯定“以矮杆密植作物为主体的粮豆轮作模式”节肥减药、阻控耕地土壤酸化、提高地力水平的巨大功效,详细了解“生态高值特色经济作物高效生产模式”的生态与经济效益,要求辽源市水利局要把“农业面源污染拦截与净化生态沟渠模式”纳入辽源市的“百公里河道治理工程”之中。
柴伟强调,辽河源基地秉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努力把基地建成生态农业技术孵化、示范、展示的中心,构建的 “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修复模式”与辽源市启动实施的 “三百工程”相辅相成,纵向有高度,横向有广度,都是以解决东辽河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该流域黑土地为核心目标,都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探索辽源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离开基地之前,柴伟告诉我们,2020年到辽河源基地考察调研的省领导对辽河源基地围绕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工作都很满意。辽源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胡永为,市政府副市长康忠贵,市委办主任李恩来,东辽县委书记、县长王伟国,东辽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飞,市委督查室、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等陪同调研。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