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站召开盐碱地良田+良种+良法“三良一体化” 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大安模式”专家测产现场观摩会
2024年10月9日,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大安市红岗子乡成功召开了盐碱地“三良一体化”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大安模式”专家测产现场观摩会。
测产组专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研究员、张丛志副研究员,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严光彬研究员,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崔伟梁副会长,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邵玺文教授、吴建忠教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卜庆云研究员、尹小建研究员等组成。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项尚书记指出,自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以来,大安站目前已取得卓越成果,有力地支撑了吉林省盐碱地治理工作。东北地理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当下正处于抢占盐碱地综合治理领域科技制高点的关键阶段,希望“大安模式”更好地为国家盐碱地治理战略以及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提供更为坚实的科技支撑。
梁正伟研究员介绍了盐碱地“三良一体化”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大安模式的技术内涵。王明明副研究员介绍了盐碱地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宽窄行密植栽培等技术的特点、优势。刘淼高级工程师介绍了改土培肥技术特点和作用效果。专家组现场测产结果表明,重度盐碱地(土壤pH 10.58,EC 0.42 mS/cm)采用磷石膏+灌排洗盐改良4年,水稻产量达到559.19公斤/亩,相比对照增产200 %。重度盐碱地(土壤pH 10.35,EC 0.43 mS/cm)利用磷石膏+木本泥炭改良3年,水稻产量达到533.62公斤/亩,相比对照增产165 %。中度盐碱地(土壤pH 9.17,EC 0.43 mS/cm),采用以中科发5+宽窄行+密植+侧深施肥+灌排等技术为核心的三良一体化高效治理模式,水稻产量为620.07公斤/亩,相比对照增产21.8 %。轻度盐碱地(土壤pH 8.26,EC 0.16 mS/cm),采用以中科发5+密植+侧深施肥+微生物菌剂+灌排等技术为核心的盐碱地三良一体化高效治理模式,水稻产量达到746.84公斤/亩,超过2.2万斤/公顷,相比对照增产20.4 %。
测产专家组组长杨劲松研究员高度肯定了大安站在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方面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吉林西部是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巨大的地区之一,期望盐碱地三良一体化高效治理模式应用于更多区域与场景,将荒芜、低产盐碱地转化为更高的现实生产力。
白城市科技局副局长孙乃涛、科长宋晓峰,白城市农田建设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石勇,大安市副市长杨昊谕,大安市农业局副局长石玉华,相关改良、肥料、种子等企业,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当地水稻种植户,大安站常务副站长李伟强及在站科研人员等共计80余人参与此次专家测产现场观摩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