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站召开乾安示范基地新垦盐碱地“三良一体化” 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专家测产现场观摩会
为进一步推进盐碱地“三良一体化”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大安模式的推广应用,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团队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于乾安水字镇盐碱地治理项目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0月11日,大安站与中铁十四局乾安分公司联合在乾安示范基地成功召开了新垦盐碱地“三良一体化”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专家测产现场观摩会。
测产组专家由中国科学院钱前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研究员、张丛志副研究员,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严光彬研究员,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崔伟梁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贵富研究员,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邵玺文教授、吴建忠教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卜庆云研究员、尹小建研究员等组成。
大安站常务副站长李伟强研究员介绍了大安站的建设背景、定位及建设历史。梁正伟研究员介绍了盐碱地“三良一体化”高效治理模式的技术内涵及应用情况。王明明副研究员介绍了盐碱地磷石膏改土培肥、侧深施肥、密植栽培等技术特点及效果。在专家组的组织下,通过丈量地块、计算面积、收割水稻、称重去杂、检测含水率等一系列程序对产量进行测定。
专家测产结果显示,在重度盐碱地第二年改良基础上(土壤pH 10.26,EC 0.79 mS/cm),采用以磷石膏改土培肥、东稻122、侧深施肥、密植栽培、灌排洗盐等技术为核心的三良一体化高效治理模式,水稻产量达到588公斤/亩,相比当地企业对照田增产31.8 %,与农户对照田相比增产7.06倍。在重度盐碱地第二年改良基础上(土壤pH 10.26,EC 0.79 mS/cm),采用以磷石膏改土培肥+密植栽培+灌排等技术为核心的三良一体化高效治理模式,水稻产量达到584公斤/亩,对比当地企业对照田增产30.9 %,相较农户对照田增产7倍。
钱前院士表示,盐碱地治理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安站科研工作人员扎根西部,稳步推进盐碱地改良与高效利用,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指示,希望未来不断创新改良技术和治理模式,让更多的盐碱地变为丰产的良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家亮表示,乾安示范基地将继续联合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优化土壤改良方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确保到2035年粮食产能跨上千亿斤台阶。
乾安县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等媒体,当地水稻种植户,大安站高级工程师刘淼及在站科研人员等100余人参与专家测产现场观摩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