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站召开盐碱地良田+良种+良法“三良一体化” 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大安模式”专家测产现场观摩会
2025年10月10日至-11日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大安与镇赉万亩核心示范区成功召开盐碱地三良一体化“大安模式”专家现场测产观摩会。

由国家盐碱地国创中心主任梅旭荣研究员担任测产专家组组长,专家组成员由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鞠正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研究员、张丛志研究员,吉林大学李北伟教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魏丹研究员,吉林农业大学邵玺文教授等专家组成。

所纪委书记项尚表示东北地理所作为国家队,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积极服务国家盐碱地治理战略与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省政协委员、人资环委副主任,原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苏阳强调要坚持两手抓治理核心,加快投资回报周期建设。。梅旭荣研究员指出要聚焦改土、治碱,推广三良一体化模式。白城市委副秘书长高金奎肯定大安模式成效,期待提供更多低成本高效治理方案。

梁正伟研究员介绍了盐碱地“三良一体化”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大安模式的技术内涵。大安站常务副站长李伟强研究员介绍了大安站的定位、建设背景及历史。王明明副研究员介绍了苏打盐碱地不同地区酸性磷石膏改土及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等技术优势。

专家现场测产结果表明,重度盐碱地(土壤pH 9.93,EC 1.18 mS/cm)使用辽宁、湖北酸性磷石膏配合东稻122+密植+灌排,当年亩产达414.39公斤、401.19公斤,较对照增产255.12%、243.89%。增施机肥后,当年亩产达513.03公斤、506.33公斤,较对照增产339.65%%、333.91%。重度盐碱地(土壤pH 10.58,EC 0.42 mS/cm)经酸性磷石膏改土4年后,采用中科发5号+密植+灌排,亩产达690.87公斤,较对照增产47.34%。重度盐碱地(土壤pH 10.35,EC 0.43 mS/cm)酸性磷石膏+腐殖质改土4年后,采用中科发5号+密植+灌排,亩产达649.30公斤,较对照增产102%。中度盐碱地(土壤pH 8.55,EC 0.50 mS/cm),采用中科发5号+密植+侧深施肥+灌排,亩产达710.80公斤,较对照增产12.41%。种稻多年水田(pH 7.80,EC 0.04 mS/cm),以侧深施肥和有序机械抛秧为核心亩产达777.75公斤、718.74公斤,较农户生产田增产20.81%、11.64%。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处长李铭博、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处长焦阳、二级调研员程勇斌、荆门市自建局副局长杨超、大安市委组织部姜硕、大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葛宝石、镇赉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金岩君、大安站常务副站长李伟强等在站科研人员,湖北一庆化工公司董事长王桂林、中铁十四局西北工程公司乾安分公司总经理李家亮等企业领导及代表参与此次专家测产现场观摩会。

附件下载: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