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科研计划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常用信息
      • 条件保障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监督审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 部门简介
    • 支撑系统
      • 学术期刊中心
      • 信息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王宽诚产研人才、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部委人才
      • 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表格下载
      • 流程
      • 进站
      • 中期
      • 出站
      • 其他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交流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学术型硕士导师
      • 专业型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 新闻动态
    • 重要新闻
    • 综合新闻
    • 党群工作
    • 科研动态
    • 传媒扫描
  • 其他
    • 招聘启事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联系我们
  • 重大项目管理
    • 基金项目
      • 项目一
      • 项目二
    • 973项目
      • 项目一
      • 项目二
    • 重点研发
      • 项目一
      • 项目二
      • 项目三
      • 东北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与示范
      • 项目五
      • 项目六
      • 项目七
      • 项目八
      • 黑土地耕地质量多尺度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与预警系统
      • 项目十
      • 黑土地农用土壤质量退化过程与阻控途径
      • 项目十二
      • 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与示范
      • 东北典型沼泽植物种源补给与种子萌发诱导技术与应用
      • 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风险评估及生态安全调控
      • 项目十六
      • 旱作黑土地保育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 黑土地土壤生物资源禀赋配置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
      • 项目十九
      • 黑土区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景观构建关键技术
      • 东北黑土区典型除草剂高效消减与精准修复技术
    • 基础调查
      • 项目一
      • 项目二
  • 专栏
    • 文献资源
    • 分析测试部
    • 学术期刊
    • 数据中心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
      • 东北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
      • 科学数据银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学数据社区
  • 专题
  • 快捷通道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现任领导
      • 姜明

        所长

      • 王宗明

        党委书记
        副所长

      • 项尚

        纪委书记

      • 李向楠

        副所长

      • 李禄军

        副所长

      所长致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02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成立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78年的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是中国科学院设立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2002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序列...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农业技术中心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办公室
      • 科研计划处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财务处
      • 条件保障处
      • 监督审计处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支撑系统
      • 信息中心
      • 学术期刊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概况
        东北地理所现有各类职工500余人,8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历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百千万、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10余人,院级人才计划30余人。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首席科学家10余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0余人。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院级人才
      • 部委人才
      • 兴土人才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特别研究助理
  • 科研成果
    • 概要
        60年的耕耘,东北地理所取得了累累的科研硕果。创建了我国湿地学科理论体系,揭示我国湿地形成与发育规律、土壤关键过程与生态功能,研发退化沼泽近自然综合恢复关键技术、湿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和湿地苇-蟹/鱼-稻复合生态模式。阐明了黑土演化过程与驱动机制,揭示了黑土退化特征和肥力调控机理,研发了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关键技术、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侵蚀黑土综合防治技术、合作研发了“梨树模式”等黑土保护与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支撑“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理论体系和最大容量的大豆突变体库;研发和...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并签署合作协议
      • 中铁十四局集团到东北地理所开展专题调研
      • 第十届全国玉米育种大会暨中科玉科企联合体年度工作会议在海南乐东县成功召开
      •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小东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并签署合作协议
      • 兴安盟行政公署副盟长何伟利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
      • 东北地理所与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国际交流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William R. Horwath教授来东北地理所访问交流
      • 姜明参加地球观测组织(GEO)2023年会议周及部长级峰会
      • 中国科学院国际杰出学者Damià Barceló教授访问东北地理所
      • 姜明率团访问俄罗斯远东地区科研机构
      • 俄罗斯联邦科学水稻中心一行到东北地理所开展合作交流
      • 中美土壤学会“快速进化中的黑土地科学”研讨会在长春顺利召开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东北地理所是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导师介绍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东北地理所举办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童心探科学 筑梦新时代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系列科普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行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科普文章
      • 【科学大院】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 【科学大院】2022年中国新补充10343个物种,其中最多的是……
      • 【科学大院】灌木“步步入侵”,草原“何去何从”
      • 【中科院之声】野火对于野草,是敌是友?
      • 【科学大院】亮如白昼的夜里,有些植物处境艰
      • 【科学大院】如何保护黑土?有一个“偷懒”的办法
      科普图片/视频
      • 【哔哩哔哩直播2023中科院跨年演讲】邹文秀:“龙江模式”——保护黑土地 共筑大粮仓
      • 关义新-“用好养好”东北黑土
  •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相关规定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年度报告

      • 2019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 2018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组织机构

      • 工作机构
      • 监督机构
      主动公开

      基本信息

      • 单位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研究成果

      财政经费

      • 预算决算

      人事人才

      • 人才队伍
      • 招生与培养
      • 人才招聘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会议

      科学传播

      • 科普知识

      年度统计与出版物

      • 出版物
  •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科研计划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常用信息
      • 条件保障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监督审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 部门简介
    • 支撑系统
      • 信息中心
      • 学术期刊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王宽诚产研人才、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部委人才
      • 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表格下载
      • 流程
      • 进站
      • 中期
      • 出站
      • 其他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交流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学术型硕士导师
      • 专业型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1. 当前位置:首页    其他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2025年联合学术年会暨兴凯湖论坛(第一轮通知)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来源: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5-05-21   |  【 大  中  小 】

  湖泊与湿地是地表环境中极其重要的地貌单元,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库、洪水调蓄库和物种基因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涵养水源和旅游休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湖泊与湿地周边往往是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其环境变迁及生态变化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随着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影响,湖泊与湿地生态系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其保护与修复工作已然成为全球生态保护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进一步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深入探讨湖泊与湿地保护的前沿理论与实践路径,促进学术交流与协同创新,推动我国湖泊与湿地生态保护事业迈向更高水平,科学维护湖泊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决定于2025年8月在兴凯湖召开学术年会。会议期间还将召开《湖泊科学》第八届编辑委员会会议。

  诚挚邀请全国各地的湖泊、湿地、水库相关科研、教育、管理及相关产业工作者拨冗出席,参加交流研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

  《湖泊科学》编辑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兴凯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协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湖泊与流域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湿地科学》编辑委员会

  吉林省地理学会

  支持单位:

  黑龙江省兴凯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二、会议学术委员会

  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理事、《湖泊科学》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三、会议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5年8月15-18日(15日报到)。

  地点: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

  四、会议主要内容

  1、主题报告:会议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湖泊与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现状和修复技术等热点问题作学术报告。

  2、学术交流:参会人员围绕湖泊与湿地的生态监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进行分组讨论和学术交流。

  3、实地考察:组织参会人员前往兴凯湖湿地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湖泊与湿地的保护现状和实践经验。

  4、成果展示:展示近年来湖泊与湿地研究保护的优秀成果,包括科研论文、技术专利、实践案例、保护工程等。

  五、参会人员

  从事湖泊与湿地研究、保护、管理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相关企业从业人员及其有关单位代表。

  六、会议注册及食宿安排

  会议报名:请于2025年7月31日前通过二维码注册。

会议报名二维码

  会议费用:参会代表需要缴纳会议注册费,包含参会许可、会议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

类型

注册费标准

中国地理学会或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有效注册会员

1000元/人(7月31日前)

1200元/人(7月31日后)

一般参会者

1200元/人(7月31日前)

1500元/人(7月31日后)

学生参会者

1000元/人

  食宿安排:会议统一安排食宿,食宿费自理。拟入住酒店(兴凯湖国际大酒店)。

  七、论文征集

  1. 请于2025年7月31日前,提交论文摘要(300~500字),邮件标题为“兴凯湖会议+姓名+报告题目”,报告时间为15 分钟(含5 分钟讨论)。

  2. 会后论文将择优推荐到《湖泊科学》(EI收录期刊;http://www.jlakes.org)、《湿地科学》(CSCD核心期刊)投稿、发表。

  3. 大会学术委员会将审议确定入选报告及类型,结果将在会前通知代表。

  八、会议秘书处联系方式

  秘书长:

  李万春  电话:13851471606    Email:  jlakes@niglas.ac.cn

  邹元春  电话:13654361260   Email:zouyc@iga.ac.cn

  史小丽  电话:15951804368    Email:xlshi@niglas.ac.cn

  会议注册:孔令阳  电话:18843438693   Email:konglingyang@iga.ac.cn

  论文征集:张  童  电话:18845115205    Email:zhangtong@iga.ac.cn

  住宿协调:安丰华  电话:15948788086    Email:anfenghua@iga.ac.cn

  会场会务:崔驰潇  电话:17626020606    Email:cxcui@niglas.ac.cn

  

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25年5月21日

  附:

兴凯湖简介

  兴凯湖为中、俄界湖,由大兴凯湖(面积4380平方公里,中俄共有)和小兴凯湖(176平方公里,全属中国)组成。由火山喷发地壳落陷而形成的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两者之间以98公里长的天然沙岗分隔,沙岗上生长着特有的兴凯赤松,形成独特的生态屏障。兴凯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员、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成员。

  景区内保存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拥有650多种高等植物(如兴凯湖松、野大豆)和350种脊椎动物,其中丹顶鹤、东方白鹳等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此栖息。每年迁徙候鸟超过250万只,被誉为“亚洲最大候鸟迁徙驿站”。此外,兴凯湖大白鱼(翘嘴红鲌)是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与秀丽白虾并称“兴凯湖双珍”。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满族祖先肃慎人便在此生活,创造了以渔猎为主的“新开流文化”。遗址出土了骨雕鹰首(海东青图腾)、鱼窖等文物,现建有肃慎文化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展示古代渔猎文明。20世纪50年代,王震将军率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景区内的北大荒纪念馆和开发纪念碑记录了这段历史。密山口岸作为中俄边境贸易枢纽,还保留了世界最小的界桥——白棱河桥。兴凯湖集自然奇观、生态科研与人文历史于一体,是探索北国风光、体验边疆文化的理想目的地。其国际湿地保护地位和独特的地质演变历程,更使其成为全球生态研究的重要样本。

兴凯湖湿地国家站简介

  黑龙江兴凯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兴凯湖湿地国家站)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5.2155°N,132.2001°E),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一个国家级野外台站,始建于2009年,2014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级野外站,2020年进入国家站择优建设序列,2021年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并于2023年评估为优秀新晋国家站,2024年入选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兴凯湖湿地国家站聚焦于兴凯湖流域以至东北亚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互馈与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兴凯湖流域以至东北亚区域水资源供需、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演变趋势,服务于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和完善区域生态屏障的重大需求。兴凯湖站主要观测研究方向为:(1)湿地演化过程及功能稳定性维系机制;(2)湿地水文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湿地生物多样性变化与生物保育;(4)湿地生态恢复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传真:+86 431 85542298 Email:iga@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