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2025年联合学术年会暨兴凯湖论坛(第一轮通知)
湖泊与湿地是地表环境中极其重要的地貌单元,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库、洪水调蓄库和物种基因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涵养水源和旅游休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湖泊与湿地周边往往是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其环境变迁及生态变化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随着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影响,湖泊与湿地生态系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其保护与修复工作已然成为全球生态保护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进一步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深入探讨湖泊与湿地保护的前沿理论与实践路径,促进学术交流与协同创新,推动我国湖泊与湿地生态保护事业迈向更高水平,科学维护湖泊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决定于2025年8月在兴凯湖召开学术年会。会议期间还将召开《湖泊科学》第八届编辑委员会会议。
诚挚邀请全国各地的湖泊、湿地、水库相关科研、教育、管理及相关产业工作者拨冗出席,参加交流研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
《湖泊科学》编辑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兴凯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协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湖泊与流域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湿地科学》编辑委员会
吉林省地理学会
支持单位:
黑龙江省兴凯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二、会议学术委员会
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理事、《湖泊科学》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三、会议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5年8月15-18日(15日报到)。
地点: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
四、会议主要内容
1、主题报告:会议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湖泊与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现状和修复技术等热点问题作学术报告。
2、学术交流:参会人员围绕湖泊与湿地的生态监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进行分组讨论和学术交流。
3、实地考察:组织参会人员前往兴凯湖湿地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湖泊与湿地的保护现状和实践经验。
4、成果展示:展示近年来湖泊与湿地研究保护的优秀成果,包括科研论文、技术专利、实践案例、保护工程等。
五、参会人员
从事湖泊与湿地研究、保护、管理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相关企业从业人员及其有关单位代表。
六、会议注册及食宿安排
会议报名:请于2025年7月31日前通过二维码注册。
会议报名二维码
会议费用:参会代表需要缴纳会议注册费,包含参会许可、会议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
类型 |
注册费标准 |
中国地理学会或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有效注册会员 |
1000元/人(7月31日前) 1200元/人(7月31日后) |
一般参会者 |
1200元/人(7月31日前) 1500元/人(7月31日后) |
学生参会者 |
1000元/人 |
食宿安排:会议统一安排食宿,食宿费自理。拟入住酒店(兴凯湖国际大酒店)。
七、论文征集
1. 请于2025年7月31日前,提交论文摘要(300~500字),邮件标题为“兴凯湖会议+姓名+报告题目”,报告时间为15 分钟(含5 分钟讨论)。
2. 会后论文将择优推荐到《湖泊科学》(EI收录期刊;http://www.jlakes.org)、《湿地科学》(CSCD核心期刊)投稿、发表。
3. 大会学术委员会将审议确定入选报告及类型,结果将在会前通知代表。
八、会议秘书处联系方式
秘书长:
李万春 电话:13851471606 Email: jlakes@niglas.ac.cn
邹元春 电话:13654361260 Email:zouyc@iga.ac.cn
史小丽 电话:15951804368 Email:xlshi@niglas.ac.cn
会议注册:孔令阳 电话:18843438693 Email:konglingyang@iga.ac.cn
论文征集:张 童 电话:18845115205 Email:zhangtong@iga.ac.cn
住宿协调:安丰华 电话:15948788086 Email:anfenghua@iga.ac.cn
会场会务:崔驰潇 电话:17626020606 Email:cxcui@niglas.ac.cn
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25年5月21日
附:
兴凯湖简介
兴凯湖为中、俄界湖,由大兴凯湖(面积4380平方公里,中俄共有)和小兴凯湖(176平方公里,全属中国)组成。由火山喷发地壳落陷而形成的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两者之间以98公里长的天然沙岗分隔,沙岗上生长着特有的兴凯赤松,形成独特的生态屏障。兴凯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员、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成员。
景区内保存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拥有650多种高等植物(如兴凯湖松、野大豆)和350种脊椎动物,其中丹顶鹤、东方白鹳等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此栖息。每年迁徙候鸟超过250万只,被誉为“亚洲最大候鸟迁徙驿站”。此外,兴凯湖大白鱼(翘嘴红鲌)是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与秀丽白虾并称“兴凯湖双珍”。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满族祖先肃慎人便在此生活,创造了以渔猎为主的“新开流文化”。遗址出土了骨雕鹰首(海东青图腾)、鱼窖等文物,现建有肃慎文化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展示古代渔猎文明。20世纪50年代,王震将军率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景区内的北大荒纪念馆和开发纪念碑记录了这段历史。密山口岸作为中俄边境贸易枢纽,还保留了世界最小的界桥——白棱河桥。兴凯湖集自然奇观、生态科研与人文历史于一体,是探索北国风光、体验边疆文化的理想目的地。其国际湿地保护地位和独特的地质演变历程,更使其成为全球生态研究的重要样本。
兴凯湖湿地国家站简介
黑龙江兴凯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兴凯湖湿地国家站)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5.2155°N,132.2001°E),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一个国家级野外台站,始建于2009年,2014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级野外站,2020年进入国家站择优建设序列,2021年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并于2023年评估为优秀新晋国家站,2024年入选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兴凯湖湿地国家站聚焦于兴凯湖流域以至东北亚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互馈与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兴凯湖流域以至东北亚区域水资源供需、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演变趋势,服务于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和完善区域生态屏障的重大需求。兴凯湖站主要观测研究方向为:(1)湿地演化过程及功能稳定性维系机制;(2)湿地水文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湿地生物多样性变化与生物保育;(4)湿地生态恢复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