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东北地理所作为扎根黑土地的地学与农学专业性基础研究机构,大力推进了东北地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为了认真加强管理,进一步深入实践、解放思想、体验艰苦,克服不足,在东北地理所所长的带领下,共计14名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为期2天的野外考察活动。在考察中我们先后去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梨树泉眼沟基地、高家基地,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向海保护区、白城东稻四号示范区,大安盐碱地生态实验站等。考察中主要了解了我所野外台站实验区基础设施及生态实验设计情况等。
此行考察前,我曾描绘着,揣摩着即将映入眼帘的野外台站,然而实际中体味所得却是超出预想。在此次考察活动中,我亲眼目睹了吉林省境内东北地理所主要野外实验台站的基础设施、实验示范区及实验设计等,体验了野外科研人员的艰苦生活和钻研精神,亲耳聆听了各个野外台站的发展过程和以后的发展思路,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触动颇多。现将具体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目的:
通过考察野外台站的基本情况,了解研究所下属研究基地的发展状况,学习基层科研人员深入开展基础科研实验的刻苦精神,更好地把握研究所的整体研究体系,明确了东北地理所在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带动农民致富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从而让年轻管理队伍了解园区以外的研究所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开阔了年轻管理队伍的视线,提高年轻管理人员对新发展、新技术、新科学的意识,增强年轻管理队伍的爱所觉悟和集体荣誉感,便于培养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质的一批年轻管理队伍,促进研究所未来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考察实录:
1、梨树泉眼沟基地、高家基地
考察参观了关义新老师和张晓平老师在此地的两处实验玉米农田,分为产量测试基地和自交田基地,其中自交田基地又划拨出部分作为选育基地。听到老师详细讲解玉米的种植技术,看到了玉米螟虫及玉米杆上的选育编号设计,体会到了这大片玉米农田背后科研人员的艰苦和巨大的工作量,更看到了他们获得的喜人成绩。据介绍,该片玉米实验田干旱年份能够增产10%左右,并配备了配套的机械化作业设施,连续五年15公顷全覆盖,实现了耕作技术的改革,全面采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无陇设计更是在增产和保水、保土、保肥方面体现了创新意识。
2、长岭腰井子
进入长岭草地农牧生态实验站,看到介于盐碱地与沙丘之间独特地带草甸区域。周道玮老师介绍这三年在此做实验改善了当地的盐碱地状态,并且布置了不同厚度的沙覆盖地,种植了向日葵、苜蓿、大麦、绿豆等作物,观察不同作物对不同厚度沙覆盖的反映。长岭站的五大板块实验地,用于补拨草地、补拨草木樨和自然恢复三大用途的实验,预计明年起一半放牧,一半继续补拨。考察中还观看了草食牲畜饲养研究区,详细听解了羊的呼吸代谢实验房的功效以及苜蓿地放鹅实验。最后听取了周道玮老师详尽的PPT报告,了解到长岭站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草地资源生态、草地资源利用与饲料生产、草食牲畜的饲养,现有研究人员20人左右。整体面积300公顷,羊舍500平方米,呼吸代谢间14间,鹅舍100平方米,布置了六个长期实验,十二个当年实验,完成了东北草地碳储量土壤取样的工作。艰苦的实验环境反而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科研斗志,通过不算短暂的接触,我深深地了解到他们热爱农学、热爱他们的实验、乐于与我们分享他们实验的趣事,甘之如饴地享受着这个艰苦的实验生活,继续保持着他们朴实无华的内心。
3、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途经向海保护区,未到之前已有耳闻,欣然而至。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白鹳等珍禽及其栖息生态环境。一行人登高后,观看了保护区放飞丹顶鹤,展翅瞬间不禁感叹这极具张力的如画美景,近处观之,终显闻名于世的“红肉冠”,联想武侠小说中致命剧毒“鹤顶红”,越发神圣。后登揽海阁,至高点放眼望去,地势平坦,湖沼密布,苇草丛生,瑰丽湿地景观跃入眼底。据了解,1992年,中国加入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后,向海自然保护区即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为中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4、大安盐碱地
考察中听杨福老师和黄立华老师详细介绍,大安站是于2003年建立的我国第一个碱地生态实验站 。选址大安,是因为松嫩平原是世界苏打盐碱化土壤三大片之一,盐碱化土地面积高达60%分布在吉林省西部。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腹地,原始草原植被破环严重,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迫切需要专项重点治理。黄老师介绍大安站的实验都是长期定位研究实验,划分为不同实验区,包括羊草移栽核心示范区、百年取样监测地、高产施肥实验地、不同栽培密度实验区、耐盐碱程度实验区、盐碱地稻田耗水规律研究区、水稻耐碱突变体筛选鉴定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区、水分控制试验区、碱地气象自动监测站、地下水位水质长期定位监测区等。随后,我们认真聆听了梁正伟老师的PPT报告,看到了大安站近两年取得的突出成绩,科研队伍不断壮大、东稻4号高产创历史新高,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丰硕,这些成果与研究站所有成员严谨治学的科研作风分不开。不深入实地考察,就不能了解到大安站特色的科研工作,增长了这么多关于盐碱地作物种植的相关知识。
三、考察启示:
1、野外台站的发展推动着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
野外基础科学试验的发展为所在地的生态环境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良好的机遇。考察长岭站和大安站时,都看到了站地原貌和现景的对比,原生态盐碱地寸草不生,通过台站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选取了适宜当地种植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耐盐碱性作物,大面积示范良种种植区,雇佣当地劳力,梨树高家基地的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也实现了增产优质的目标等,或多或少地带来了一定社会经济价值。
2、基层科研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科学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科研单位以科研工作为核心,科研管理工作为辅助。本所机关大多数管理者都不是农学科班出身,没有野外实践的经历,此行考察深刻了解到野外台站科研人员的艰辛,增强了年轻管理队伍的爱所觉悟和集体荣誉感,明确了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年轻管理者的积极主动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与科研部门的联系,注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简化管理工作的不必要流程,增强技术含量,积极与科研人员沟通,学习科研人员不怕苦、不怕累精神,成为他们的朋友,为他们服务,服好务。
3、加大野外台站的宣传力度,列入研究所创新文化建设
野外台站科研工作是研究所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实际工作中不仅野外台站的社会认知度低,在研究所内,机关人员对各个野外台站的熟悉程度也不高。因此,可以加大野外台站的宣传力度,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和野外台站发展两大主题,以宣传野外台站科研成果和野外科研人员刻苦精神为主线,增加对野外台站科研工作的充分肯定,大胆创新,将野外台站的精神文明建设整合为研究所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版块,体现在研究所创新文化建设的网页宣传和日常创新文化建设工作中。
4、加强野外台站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团结协作精神,突出优势,整合资源
野外考察过程中,发现长岭站和大安站都有关于盐碱地羊草种植技术的研究,类似这样的研究重合模块在我所众多野外台站的科研工作中相信还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加大这些野外台站之间的联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发挥研究所主打学科的优势,整合资源,合理配置各野外台站的研究任务,定期召开野外台站研究任务或者研究项目报告会,便于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支撑人员掌握所内研究动态,促进野外台站之间的团结协作,淘汰个别台站不具优势的科研项目,避免不必要的科研资源浪费,促进科研成果的集中化、深刻化。
5、针对野外台站的地理特点,建立野外台站管理绿色通道机制
野外台站一般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承担着众多科学研究项目重任,条件艰苦。野外台站科研人员(包括博士后和研究生)对于研究所的整体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体系也是了解不够深刻。特别是,考察中了解到,大多数科研人员对于研究所的重大管理政策和措施内容知情晚,对管理机关的工作职责了解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研究所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野外台站这个特殊群体的管理,及时传达与其切身相关的管理讯息,建立野外台站管理绿色通道机制,各管理部门建立与野外台站联系点,便于及时传达信息,接受野外台站科研人员的信息反馈。
6、注重对长期从事野外科研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
野外台站因地制宜,立足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改善生态和经济环境,促进了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注重为野外台站科研人员提供很好的支持政策,提高工作效益,宣传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多给予人文关怀。可以结合跳出科研看科研,求新、求变、求发展的指导思想,组织参观考察不失为一种科研发展新模式。通过偶尔组织当地农业管理机构、农学研究机构文化参观,不但能使专业人员对野外台站的科研工作有进一步了解,增加野外台站的社会接触面,还可以促使农业管理机构考察后多提供力所能及的政策支持和科研支持。
(作者:综合办公室 殷丽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