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科研计划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常用信息
      • 条件保障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监督审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 部门简介
    • 支撑系统
      • 学术期刊中心
      • 信息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王宽诚产研人才、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部委人才
      • 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表格下载
      • 流程
      • 进站
      • 中期
      • 出站
      • 其他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交流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学术型硕士导师
      • 专业型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 新闻动态
    • 重要新闻
    • 综合新闻
    • 党群工作
    • 科研动态
    • 传媒扫描
  • 其他
    • 招聘启事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联系我们
  • 重大项目管理
    • 基金项目
      • 项目一
      • 项目二
    • 973项目
      • 项目一
      • 项目二
    • 重点研发
      • 项目一
      • 项目二
      • 项目三
      • 东北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与示范
      • 项目五
      • 项目六
      • 项目七
      • 项目八
      • 黑土地耕地质量多尺度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与预警系统
      • 项目十
      • 黑土地农用土壤质量退化过程与阻控途径
      • 项目十二
      • 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与示范
      • 东北典型沼泽植物种源补给与种子萌发诱导技术与应用
      • 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风险评估及生态安全调控
      • 项目十六
      • 旱作黑土地保育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 黑土地土壤生物资源禀赋配置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
      • 项目十九
      • 黑土区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景观构建关键技术
      • 东北黑土区典型除草剂高效消减与精准修复技术
    • 基础调查
      • 项目一
      • 项目二
  • 专栏
    • 文献资源
    • 分析测试部
    • 学术期刊
    • 数据中心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
      • 东北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
      • 科学数据银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学数据社区
  • 专题
  • 快捷通道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现任领导
      • 姜明

        所长

      • 王宗明

        党委书记
        副所长

      • 项尚

        纪委书记

      • 李向楠

        副所长

      • 李禄军

        副所长

      所长致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02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成立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78年的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是中国科学院设立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2002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序列...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农业技术中心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办公室
      • 科研计划处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财务处
      • 条件保障处
      • 监督审计处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支撑系统
      • 信息中心
      • 学术期刊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概况
        东北地理所现有各类职工500余人,8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历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百千万、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10余人,院级人才计划30余人。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首席科学家10余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0余人。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院级人才
      • 部委人才
      • 兴土人才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特别研究助理
  • 科研成果
    • 概要
        60年的耕耘,东北地理所取得了累累的科研硕果。创建了我国湿地学科理论体系,揭示我国湿地形成与发育规律、土壤关键过程与生态功能,研发退化沼泽近自然综合恢复关键技术、湿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和湿地苇-蟹/鱼-稻复合生态模式。阐明了黑土演化过程与驱动机制,揭示了黑土退化特征和肥力调控机理,研发了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关键技术、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侵蚀黑土综合防治技术、合作研发了“梨树模式”等黑土保护与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支撑“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理论体系和最大容量的大豆突变体库;研发和...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并签署合作协议
      • 中铁十四局集团到东北地理所开展专题调研
      • 第十届全国玉米育种大会暨中科玉科企联合体年度工作会议在海南乐东县成功召开
      •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小东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并签署合作协议
      • 兴安盟行政公署副盟长何伟利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
      • 东北地理所与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国际交流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William R. Horwath教授来东北地理所访问交流
      • 姜明参加地球观测组织(GEO)2023年会议周及部长级峰会
      • 中国科学院国际杰出学者Damià Barceló教授访问东北地理所
      • 姜明率团访问俄罗斯远东地区科研机构
      • 俄罗斯联邦科学水稻中心一行到东北地理所开展合作交流
      • 中美土壤学会“快速进化中的黑土地科学”研讨会在长春顺利召开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东北地理所是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导师介绍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东北地理所举办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童心探科学 筑梦新时代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系列科普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行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科普文章
      • 【科学大院】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 【科学大院】2022年中国新补充10343个物种,其中最多的是……
      • 【科学大院】灌木“步步入侵”,草原“何去何从”
      • 【中科院之声】野火对于野草,是敌是友?
      • 【科学大院】亮如白昼的夜里,有些植物处境艰
      • 【科学大院】如何保护黑土?有一个“偷懒”的办法
      科普图片/视频
      • 【哔哩哔哩直播2023中科院跨年演讲】邹文秀:“龙江模式”——保护黑土地 共筑大粮仓
      • 关义新-“用好养好”东北黑土
  •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相关规定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年度报告

      • 2019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 2018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组织机构

      • 工作机构
      • 监督机构
      主动公开

      基本信息

      • 单位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研究成果

      财政经费

      • 预算决算

      人事人才

      • 人才队伍
      • 招生与培养
      • 人才招聘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会议

      科学传播

      • 科普知识

      年度统计与出版物

      • 出版物
  •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科研计划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常用信息
      • 条件保障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监督审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 部门简介
    • 支撑系统
      • 信息中心
      • 学术期刊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王宽诚产研人才、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部委人才
      • 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表格下载
      • 流程
      • 进站
      • 中期
      • 出站
      • 其他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交流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学术型硕士导师
      • 专业型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1. 当前位置:首页    研究生教育    招生信息    招生简介
招生简介

  一、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

  1、湿地与环境

  主要研究全球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与环境效应;典型区域湿地系统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及动力学机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过程对湿地功能的影响;建立湿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揭示湿地水陆相互作用的物质平衡关系、物质通量变化及其环境效应,探讨湿地与周围陆地、水体系统相互关联的机理过程,寻求湿地系统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有效途径,建立湿地优化管理模式。提出维持区域环境安全,保护湿地的对策和建议,为湿地保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生态与生物地球化学

  主要研究生源要素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污染物质在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水-土-植物/作物-气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及其环境效应,农田系统环境安全评价与预警,人工湿地处理废水的机理及湿地生态工程设计。研究沼泽湿地温室气体(N2O、NH4、CO2等)源/汇过程及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主要生源要素(C、N、S、P、K、Fe等)在湿地系统的迁移转化过程与驱动机理,重金属(Hg、Pb、Se、Cd、Zn、As等)和农业面源污染物的界面过程、环境效应、风险评价与预警,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黑土农田系统有机碳的演变规律与调控技术,人工湿地净化污染的生态工程设计与示范。

  3、环境污染与控制

  主要研究水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风险评估,面源污染物输出机制及其防治,湿地净化环境污染的机制与理论。

  4、水资源与水环境

  面向国家水安全战略需求,瞄准国际水学科前沿,针对东北地区重大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坚持人、水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运用水文水资源、生态水文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同位素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重点开展变化环境下的流域/湿地水循环模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湿地水生态过程模拟及水环境效应,湿地生态水文格局、过程及其模型构建,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GSPAC)界面水文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以及流域/湿地水环境系统模拟与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保障水资源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协调持续发展,为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科技支撑。

  5、大气环境与监测技术

  主要研究东北亚区域大气气溶胶和痕量气态物的污染状况、理化特征、形成机制、来源以及区域输送特征;大气边界层探测及大气环境数值模拟与预报;定量分析湿地“冷湿”小气候效应的空间结构特征;农业源温室气体交换及对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

  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

  1、资源环境遥感信息

  随着遥感信息技术的进展,遥感信息的资源环境应用成为国际前沿,其中土地景观生态遥感信息应用研究即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遥感图像和地理图件、数据等进行包括自然土地景观(如天然湿地、林地、草地等)和人为作用土地景观(如农田、城镇等)景观生态格局及动态研究,研究工作在景观尺度水平上进行。本方向主要结合湿地和农业研究方向,在为湿地和农业土地研究提供遥感信息应用技术支持的同时,探讨遥感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土地资源和湿地环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从景观尺度水平上揭示农业土地资源和湿地环境的景观生态格局和动态过程,与湿地和农业土地的微观研究相互补充和验证。

  2、地理信息系统

  为满足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地理科学、农业生态研究的需求,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模型集成、技术集成研究及应用,探索地理信息机理,加强资源环境信息数字化及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推进地理与农业生态信息图谱研究,形成较为完整的面向东北地区的地理科学与农业生态研究时空数据平台,形成东北地区地理和农业生态多要素空间历史数据重建、实时资源环境空间动态监测和趋势预测的方法探索和典型区应用示范研究。

  3、遥感信息定量化研究

  主要研究微波遥感信息与湿地动态变化过程的关系,利用地下成像雷达探测泥炭特性,深入开展微波遥感土壤浅层湿度垂直廓线的研究,探讨降水量、蒸发、蒸腾、植被生物量的相互关系,确定陆基遥感探测误差修正方法和无源微波遥感器整体定标方法,解决东北区域典型目标遥感数据的积累与同化问题,同时开展地下浅层目标的探测方法研究和设备研制及新型遥感器的研制。

  三、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点)

  1、作物生理生态

  主要从事作物的生长发育与调控;作物病虫害发生机制与生物生态控制;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的理论与技术;作物理化调控和测定新技术开发。

  2、逆境生理生态

  以植物抗逆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为主要科学目标,运用植物生理生态学、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方法,系统开展了植物抗逆生物学基础及其应用研究,开展植物抗逆基因的功能及其生态修复理论、抗逆基因的利用途径的研究。

  3、土壤生态学

  探索环境变化对土壤质量演化过程的影响机制,提出退化土壤的生态修复、重建理论与技术。开展耕作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机理及其与系统生产力关系的研究,重点研究耕作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水分、养分循环过程与优化管理,建立农田水分优化管理理论与模式;土壤-环境养分循环机理与调控方法。建立耕作土壤生态要素长期观测的信息系统和生态要素耦合效应理论,揭示人力活动对耕作土壤变化的影响。构建土壤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理论和研究方法,重视区域土壤生态研究。

  4、城市生态

  主要研究城市城市森林结构、功能与评价,城市森林构建与管理,城市森林与全球变化关系,城市景观格局,城市生态规划与评价,城市化及其环境效应

  5、草地生态

  草地生态系统存在与发展受地形、地势、土壤、降水等环境因素决定,并对动物采食、火烧等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做出响应,同时,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本研究方向围绕影响草地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要素进行研究,并密切联系乡村社会产业发展---作物种植、饲料生产与牲畜饲养。主要凝聚于草地植物生长策略,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包括草资源与草食动物的相互作用。

  6、景观生态:

  景观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景观过程是在生态系统尺度之上的空间动态过程,包括自然干扰(例如,火、风倒、病虫害)、人类干扰和管理(例如,生境破碎、采伐、城市扩展)、生物过程(例如,种子扩散、生物入侵)。景观过程直接影响生态系统过程及其生态系统之间的交互,间接影响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作用,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并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本研究方向结合景观、湿地和森林生态研究等领域,以地面调查和实验观测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景观模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统计等方法,研究景观过程和气候变化对中高纬度森林-湿地耦合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阐明森林-湿地耦合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景观过程的动态反馈机制。

  四、人文地理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

  1、城市与区域发展

  研究城市化一般规律,城市化过程及其对资源环境影响,区域城市化途径与模式;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规律,城市密集区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空间管治对策;城市系统脆弱性和适应性机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老工业城市再生理论;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相互作用机理,区域资源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2、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

  研究区域工业化理论与模式,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规律;国家粮食安全基地建设布局,水土资源潜力与粮食安全支持系统;老工业基地环境与发展政策;东北亚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合作;主体功能区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五、自然地理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  

  主要以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方向是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与湿地过程、湿地系统物质与能量转换过程、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湿地学

  主要研究湿地形成、演化、分布规律,湿地系统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现象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及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等。重点研究湿地系统关键物理、化学与生物过程;湿地系统演变与环境效应;受损湿地系统的恢复重建与生态保育;湿地水土优化调控与高效利用等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与相关的关键技术支撑。

  六、遗传学专业(硕士学位点)

  以植物及我国主要农作物的重要经济性状如光周期反应、产量和抗逆性等为研究目标,运用现代植物遗传学、植物育种学、分子生物学及现代分子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和技术体系,系统开展了植物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克隆、功能分析及重要代谢组学等的相关研究。为应用分子标记和分子设计育种培育出高产、优质及抗逆强等优异品种奠定重要基础。

  七、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

  面向国家环境保护战略需求,针对区域水环境质量安全、土壤环境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问题,以生态学、环境学、生物学及工程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生物及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水土保持技术,重点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水污染控制及水资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湿地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恢复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及工程技术开发,为区域水环境治理、土壤环境修复及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八、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

  以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为核心,应用生物工程技术为平台,重点开展植物、病原菌及其他生物的基因克隆和基因操作、遗传转化及基因功能分析等基础性研究。同时应熟练掌握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等工程技术。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传真:+86 431 85542298 Email:iga@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