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1. 当前位置:首页    重大项目管理    重点研发    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与示范    课题进展
课题进展

课题五: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北京市典型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5-09   |  【 大  中  小 】

  1、自然带优化技术

  为减少人为干扰对鸟类的影响并增强绿地生境的稳定性,本研究在北坞公园引入自然植被缓冲带优化方案。该方案通过在绿地边缘增加多层次植被结构,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构建复杂的生境层次,显著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同时优先选用本地植物种类,以提高缓冲带的生态适应性和对鸟类的吸引力,为区域内鸟类提供更多栖息和觅食资源。此举不仅能增强绿地的生物多样性,还为城市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示范性方案。


北坞公园的自然带建设

  2、湿地生态管理技术

  为提升湿地区域的生态承载能力并增强对涉禽和水鸟的吸引力,本研究在圆明园引入湿地生态管理优化方案。通过增加多样化的本地水生植物种类,优化水体边缘结构,构建浅水区、植被带及人工栖息岛屿等多样生境类型,显著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和多样性。该策略不仅为水鸟和涉禽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和觅食环境,同时也增强了湿地的生态服务能力,为城市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3、生态隔离墙试点

  本研究在林之心试点建设生态隔离墙,以减少人类活动对鸟类行为的干扰并提升鸟类活动的安全性。隔离墙通过视觉屏障和物理隔离的双重设计,最大程度减少人类接近对鸟类的干扰,同时保留生态景观的连通性。隔离墙的实施将有效提升鸟类栖息环境的安全性,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创新性实践和科学依据。

  4、防鸟撞技术示范

  鸟撞是导致城市绿地鸟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玻璃幕墙建筑附近。本项目在北京林业大学和谐家园社团主导开展的防鸟撞技术研发与实践基础上,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协助,重点示范了以下防鸟撞技术。


北京林业大学鸟撞现象分布图

  5、生态水塘--“小水坑”技术示范

  在推进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OECMs(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建设的过程中,计划于2025年初启动“小水坑”生态示范点项目。目前在校内安装了两台红外相机测试效果,调查显示,西朝西南方向光线条件较好但物种出现较少,而东朝东北方向物种丰富但光线变化较大,过曝情况较为频繁,包括珠颈斑鸠、灰椋鸟、大斑啄木鸟、黑尾蜡嘴雀等仅在该方向记录。基于不同区域生态条件的差异,后续将进行选址与基础生态调查,结合微湿地技术设计优化生境结构,提升小水坑对鸟类和其他生物的吸引力。该示范点不仅为校园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还将作为OECMs建设的试点,为高校生态保护和教育推广提供可复制的成功案例。


小水坑计划选址调研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传真:+86 431 85542298 Email:iga@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