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在瘤囊薹草沼泽种子萌发诱导与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研发领域取得进展
东北瘤囊薹草沼泽的生态恢复长期受困于 “种源匮乏” 与 “种子深度休眠” 的双重挑战,其自然状态下的种子萌发率不足 5%。为突破这一困境,研究团队创新研发了 “产种 - 破眠 - 成苗” 三级技术链,形成了一套系统高效的修复方案。
在种源提质环节,通过对水文条件的精准调控,显著提升了种子的产量与品质,为后续恢复工作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种源基础;萌发诱导阶段则采用化学处理手段,成功打破种子的深度休眠特性,使萌发率较自然状态提升超过 6 倍;而在直播成苗环节,借助土壤水分梯度管理技术,实现了种子在野外环境中的高效定植与快速覆盖,有效加快了植被恢复进程。
与传统修复方法相比,该技术成果展现出显著优势。传统的根茎移栽方式不仅经济成本高达 3 万元 / 公顷,还会对原生湿地造成破坏,属于高干扰的人工移植模式;而新技术采用种子直播,每公顷成本仅为 1.2 万元,成本降低 60%,且实现了零生态损耗,彻底规避了采挖带来的环境损伤,其近自然的种子再生模式也更契合《湿地保护法》的要求。在萌发效率上,新技术的萌发率峰值达到 67%,远高于传统方式的不足 5%,大幅加速了植被重建周期。
该技术的应用价值广泛,能够直接服务于《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中的湿地修复任务,推动 “自然恢复为主” 法定原则的落地。
图1 扁秆荆三棱种子在冷层积实验
图2扁秆荆三棱沼泽原生植物种子催芽与直播技术流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