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1. 当前位置:首页    重大项目管理    重点研发    东北典型沼泽植物种源补给与种子萌发诱导技术与应用    项目动态
项目动态

项目组召开2024年度进展研讨会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8-19   |  【 大  中  小 】

  2024 年 11 月 19 日,为系统总结年度进展、深化科学问题研究并部署关键技术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 “东北典型沼泽植物种源补给与种子萌发诱导技术与应用”(2023YFF1305800)2024 年度内部研讨会在长春成功召开。项目负责人、各任务骨干成员及研究生参会,共同全面梳理年度科研进展,谋划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会议围绕多项核心内容展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年度进展汇报与讨论环节,各任务负责人围绕项目目标,详细汇报了 2024 年度工作进展。其中,重点聚焦于种子萌发机制突破与环境调控机理进展:在种子萌发机制方面,深入研讨了沼泽优势植物种子性状(如休眠特性、种皮透性)及内含物质对萌发过程的关键影响,揭示了生理抑制的内在机制;在环境调控机理方面,交流了水分梯度、温度波动、土壤微生物等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的协同调控机理,为靶向诱导技术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区落地工作也有序推进。在实验区选址上,基于生态适宜性与退化程度评估,正式确定松嫩平原西部及长白山地区为项目核心技术(种源补给与萌发诱导)的野外验证与示范区,为 2025 年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在技术研发上,提出并初步设计了融合种子库活化、种源多途径补给及微生境调控的 “近自然恢复技术框架”,旨在提升植被恢复的生态适配性。

  成果产出方面,会议通报了年度代表性成果,包括在湿地生态修复、种子生理学领域发表学术论文 7 篇,申请发明专利 6 项,以及建成东北典型沼泽植物种子性状与萌发数据库(初版)。本次研讨会有效促进了任务间协作,深化了对种源限制机制的理解,明确了技术示范路径。下一步将重点推进松嫩平原与长白山示范区建设,加速“近自然恢复技术”的集成与验证。

图1.项目组2024年度内部研讨会现场交流场景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传真:+86 431 85542298 Email:iga@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