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赴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实地调研考察
2025年4月17日-4月19日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专项“干旱半干旱区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组赴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实地调研与勘察工作。本次调研由项目负责人/课题 5 负责人佟守正研究员带队,课题 1骨干成员宁中华,课题 2 负责人王铁成教授,课题 3 负责人李晓宇研究员以及课题 4 负责人江红星研究员等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保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参研单位的 50 余名研究人员共同参加了调研工作。
4月18日上午,项目调研组与陕西红碱淖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负责同志举行座谈会,红碱淖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高继强、管理局综合办公室主任卢志强及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肖红研究员参加座谈,会议由副局长高继强主持。会上,首先由项目负责人佟守正研究员分别从湿地变化驱动机制、湿地水土共治、湿地植被恢复、湿地旗舰水鸟保护及技术集成示范等五个方面介绍了项目概况。随后由红碱淖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卢志强介绍了红碱淖湿地主要水源状况、遗鸥保护现状、植被恢复工程,肖红研究员介绍了红碱淖开展的遗鸥保护、食源供给、遗鸥环志、栖息地营建等相关内容。双方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明确了红碱淖湿地恢复技术研发要点与内容,为项目组后续开展技术研发奠定基础。
图 1 座谈会交流现场
4月18日下午-4月19日,项目调研组一行在保护区管理局聂谷同志陪同下前往红碱淖鸟岛、鱼类繁殖驯养基地、木独石犁河、札萨克河、松道沟河、蟒盖兔河、七卜素河、尔林兔河及乔家海子等地开展实地考察。实地考察了红碱淖湿地水源水质、水文情势、遗鸥迁飞栖息地、植被分布等内容,并初步确定了调查、长期监测、技术研发点位,规划了示范区建设。
图 2 红碱淖水源补给实地照片
图3 实地考察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