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企合作:八五一〇农场携手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共探“五良融合”粮食单产提升之路
2024年,八五一〇农场坚定地以提高粮食综合产能、保障粮食供给为核心目标,积极探索院企合作,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携手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强化“五良”融合,解锁了粮食单产提升的“新密码”,彰显了其不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和供给能力,坚决端稳粮食“饭碗”的坚定决心,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探索出的新路径。
一、“良田”强基,稳固农业发展根基
土地是粮食生产之本,单位面积粮食高产离不开肥沃土地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农场积极投身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增强耕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推动“粮田”转变为“良田”。2025年初,农场与东北地理所合作,依托农业农村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土区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景观构建关键技术”项目支持,确定未来三年将结合耕地质量提升技术,落地小流域生态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共建适配当地自然资源的生态数字农业示范区。
图为农场新垦管理区格田改造现场
图为农场与东北地理所骨干人员现场考察
二、“良种”破局,增强农业发展动能
2024年10月9日,北大荒集团农业发展部单产实收亩产617.6斤,创农场大豆单产新纪录。近年来,农场持续优化种子主导品种,推广抗病性和适应性的优质高产良种。这些良种不仅提高了,更奠定了作物高产基础。同时,农场注重种子质量监控,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依据国家标准对精选种子严格抽样检测,确保各项指标最优,为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三、“良法”配套,破解粮食稳产密码
良法是农业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和粮食生产的强劲引擎。农场广泛应用旱田精量播种、分层定位定量施肥、多层深松中耕等技术,充分利用田间物联设备加强气象与田间监测,实现科学精准指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精准度,带动粮食单产大面积提升。此外,农场与东北地理所合作研发耕地质量提升的景观结构协调优化与生态屏障功能提升技术,共同探索生态赋能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模式。
四、“良机”提效,描绘数智农业蓝图
良机是粮食生产的得力助手。近年来,农场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推进农机智能化,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聚焦农机装备升级和农机推广高效化,让新农机赋能新质生产力,为农业生产注入新动能。针对农田气候和生态安全风险,农场依托农业农村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东北地理所、东北师范大学及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黑土区小流域生态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实现实时动态可视化预警与应急管理。
图为兴凯湖综合示范区效果图
五、落实“良制”,稳固粮食安全根基
良制是粮食生产的得力管家。为确保良制发挥推动作用,农场制定《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切实提升生产管理水平。2025年,农场进一步加强院企合作,围绕产业链汇聚创新人才资源,加速知识等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将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农场选择国内最早开展黑土地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之一的东北地理所,聚焦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径和模式,助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农场的广袤田野上,“五良”融合发展,奏响了助农、兴农、富农的新乐章。未来,农场将锚定农机装备智能化、作业环节轻简化、技术服务集成化、田间管理数字化等方向,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