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障碍消减与适生盐碱作物栽培技术和示范”2025年度工作推进会顺利召开
2025年4月21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障碍消减与适生盐碱作物栽培技术和示范”2025年度项目推进会在长春顺利召开。
重点专项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王振忠副处长,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赵淑杰处长,项目跟踪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项目咨询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院士、山西大学程芳琴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地理所)韩晓增研究员、吉林农业大学邵玺文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易可可研究员莅临会议指导。项目牵头单位东北地理所姜明所长、项尚纪委书记、李禄军副所长、王国栋处长,以及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推进会,李禄军主持开幕式。
姜明首先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辞。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各级领导对东北地理所多年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作为项目牵头组织单位,将继续认真履行相关职责和义务,也恳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和指导,力争在项目中期检查和项目验收中取得优异成绩。
赵淑杰代表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管理部门,向农业农村部科技司和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以及长期以来帮助支持吉林“三农”事业的各位院士和专家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她说,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是全国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和黄金大豆之乡。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首次跨上了850亿斤的新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吉林的新贡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在苏打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方面具有强有力的优势,处于领跑地位,为吉林省的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聚焦盐碱地治理国家需求和重大科技问题,同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充分发挥了科技优势,产出了重大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并在吉林盐碱大地上技术示范、辐射推广。农业农村厅也将全力以赴支持项目的实施,为项目推进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保障。
王振忠代表项目主管部门发言。强调农业农村部项目需同时兼顾产业需求、长期研究示范以及用户反馈,进一步明确项目验收考核的具体要求,确保项目严格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执行。我们这个项目是从2022年11月执行期开始,今年4月份底正好是中期,下月将开展中期检查,今天在这里召开年度推进会正当其时。我们今年重点工作是总结凝练项目阶段性的重大成果,希望项目负责人进一步整合科技力量,带领我们各个课题负责人和参与人员,认真总结凝练重大标志性成果迎接中期检查。
张佳宝院士主持项目及课题年度工作汇报。项目负责人梁正伟研究员和五位课题负责人杨帆正高级工程师、李晓鹏研究员、宋显伟研究员、于海业教授、李伟强研究员围绕盐碱地综合利用重大科技问题、2024年度与中期指标完成情况、项目和课题亮点成果、2025年度实施方案、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等进行了重点汇报。
汇报结束后,张佳宝院士、徐明岗院士等8位专家对项目和课题年度进展和推进计划集中进行了逐一点评。专家组认为,本项目在盐碱地改良新机制、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标准(五新)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圆满完成了各项考核指标。专家在充分肯定了阶段性亮点成果的同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强调课题之间要进一步开展交流与协作,梳理、总结凝练产出重大成果。最后,项目负责人表示,会后一定认真消化和吸纳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细化实施方案,总结凝练阶段性重大成果产出,争取在中期检查中取得优异成绩。
本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共10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实施期限为五年(2022-2027)。
附件下载: